贤首
修行华严经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应,并且华严经的感应姻缘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大家要经常去修行华严经,使我们领悟到更多的感应,并且还能够体会到很多的好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严经的感应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唐朝,实叉难陀法师翻译完《华严经》之后,就由贤首国师来讲经
《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而且有这样的说法,说《华严经》就是法界,一切的佛法出自法界,所以也可以说一切的佛法都是出自《华严经》,从这点可以看得出《华严经》这部经文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华严经》的字数有很多,同样也分为很多卷,又细分为很多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华严经》一共多少品
以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便契佛家。〈贤首品〉云:“十刹尘数如来所,悉皆承事尽一劫;若于此品能诵持,其福最胜过于彼”等。 又此利益,别对前九,成十种益,谓:一、闻法尔,则知常遍,成见闻益;二、闻本行愿,学佛发兴,成发心益;三、闻机感,知法由善起,成造修益;四、闻为本,知其义圆,成顿得益;五、闻果德,则信乐愿齐,成灭障益;六、闻位,期心证入,成摄位益;七、闻行,发意修行,成起行益;八、闻法,决须解了,成称性益;九、闻因,知一切皆同,成转利益;十、总具前九,成速证益
《圆觉经》是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宗镜录》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乃邀集天台、贤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