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者
日治初期为台湾现代艺术的开端,当时第一批负笈海外求学的台湾艺术家们逐渐归来,带回了不同于传统中国的艺术思潮及创作技巧,使得台湾的传统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思潮产生了剧烈激荡,为台湾美术史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为了表彰及记录这群先锋艺术家对台湾美术发展的贡献,港区艺术中心遂依据文化部“辅导县市主题展示馆之设立及文物馆藏充实计划”,利用现有的馆舍空间,自公元1999年起筹设“台中市美术家资料馆”,并于公元2001年11月4日正式开馆。 本馆除了致力于搜集前辈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影音文献等资料外,同时亦持续记录当代仍在不懈创作的艺术工作者之资料,希望能为台湾的艺术发展史留下一步一履的重要印记
艺术家徐若钧,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硕士,擅长东方媒材创作,现为专职艺术工作者,兼任艺术教师。她从高中开始学习水墨至今,利用墨色里迷人的虚实关系来进行创作。历年创作借由到台湾山区神木群的实地写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细节与神木的结构与姿态,将当下的感受与氛围记录下来
朱羽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
在我们要做的艺术和艺术设计工作中,它通常与颜色密不可分。马克思认为“色彩的感觉是最流行的美丽形式。”艺术工作者与“最流行的颜色形式”是分不开的
4/12 浪人剧场《雕刻城市》-“剧场与文学的结合”分享会 浪人剧场主办及策划“《雕刻城市》-剧场与香港文学连结计划”于2014年底开展,分别从陈冠中《香港三部曲》及董启章《安卓珍尼》出发,以过去的文字探索当下,最后以“剧场与文学的结合”分享会作为整个计划的完结项目。 分享会从浪人剧场这两年改编陈冠中《香港三部曲》及董启章《安卓珍尼》出发,通过资深戏剧及文学界人士的分享,找出两者结合的趣味,以及探索是次结合对艺术工作者与大众、剧场和社会的关系及意义。 对象:适合已有即兴剧基础,有意提升表演力 或 纯粹以戏剧为自我开发
Claude希望借由与台湾舞者的互动与交流,让学员直接了解他的舞蹈创作与想法。这次Claude将与台湾的舞蹈生态系创意团队合作,在五天的工作坊结束后,将会于9月23日(日)下午五点到七点,于北艺大生态馆戏剧系排练室做一场公开发表,作为该次工作坊的总结。 文建会辅助7家艺文产业创新育成中心,培育辅导70多家业者,将于11月24号到30号,以及12月3号到4号,分别在嘉义创意文化园区和高雄巨蛋,举办传统艺术再创新设计展
是一个艺术生命教育团体,由多位资深艺术工作者于2011年创立,并于2012年注册为非牟利慈善团体。 艺术是多元的,具想像力和创造力;是知识,也代表了理想;是人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世界的一种情感和意识的表达。 任何的人生、事物都有选择;秉持正向价值观的选择,将引领人走上丰盛的人生
优秀的创作人才需要时间的承载,而新生代的艺术工作者则有待发表舞台。国艺会“表演艺术新人新视野专案”诞生十年,见证无数新生代创作者深具潜力的作品发表,而十年来,观众也赴著一场又一场的盛会,在演出里惊叹台湾表演艺术的新锐能量。 2017年,我们很荣幸为各位介绍三位专案获选的创作者:戏剧导演孙唯真、编舞家高咏婕、编舞家黄于芬
形式美:造型圆润饱满,简约流畅,韵律优雅。表现形式浪漫而夸张,昂首挺胸,头顶云冠,脚踏五彩祥云,夸张之处在于有一条锦鲤跃至鸡的后背,与雄鸡的尾部产生了神奇的共型,也是最绝妙的浪漫,并产生无限的遐想。 视觉美:以最具中国特色的钧红釉为主色调,结合传统吉祥云纹图案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和谐美好的人文内涵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已让既有的国际艺术与文化交流合作放缓了脚步。 在我们过往的经验中,面对面与艺术作品交流互动的惯常方式,已不再适宜当下。国际跨文化交流组织TransCultural Exchange发起一个名为“你好,世界”特别项目,一个链接全球艺术的项目正在生成,该项目旨在持续鼓励艺术家们交流分享的方式(线上互动),继续向观众展现作品,保持不同文化间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