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
特约专辑主编:吴能友研究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功能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本刊第八届编委会委员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是一种资源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广泛赋存于陆地永久冻土带和大陆边缘深海浅层沉积物中。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水合物调查研究,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特别是,2017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现全球首次泥质粉砂型水合物资源成功试采,奠定了中国在水合物勘探开发领域的领跑优势
本著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郦、高翔莲、侯志军教授共同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赵鹏大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地质学家、矿产普查与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科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获得国际数学地质最高奖—克伦宾奖章的亚洲第一人,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带头人。同时,他也是-位杰出的地质教育家,培养了一批高级地质人才,为我国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07-13 15:26:59 文字:【大】【中】【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24日宣布,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将在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这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与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云签约” 5月7日,学校与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油瑞飞”)举办校企合作云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学校将成立“中油瑞飞”俱乐部,中油瑞飞将成为学校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学生就业主中心主任王林、中油瑞飞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部长褚智广等出席签约仪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机构改革相关要求,我部对生态环境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生态环境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9年本)》予以公告。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根据本公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承接能力,及时调整公告目录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实施。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7号及与本公告不一致的其他相关文件内容即行废止
5月15日,中国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从青岛起航,将在南海与“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会合,进行深海能源开采作业。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海洋能源勘探与开发从浅海向深海转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世界领先水平的深海铺管船,“海洋石油201”与“海洋石油981”联合作业,奠定了中国自主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装备基础,也为中国在南海甚至全球深水油气开发领域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 据悉,“海洋石油201”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中国熔盛重工建造的深水铺管起重船,是国内自主详细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深水海洋工程船舶装备项目
2019年10月17日,由360彩票大乐透走势图投资建设的南宁至玉林铁路(以下简称“南玉铁路”)工程初步设计获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复,标志着南玉铁路即将全面进入施工建设期,为项目年内全线开工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 南玉铁路项目是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自治区2019年“一号工程”,是自治区第一条自主投资建设的速度35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为确保南玉铁路年内实现全线开工,在多方努力下,项目的规划选址、社会稳定性影响评价、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防洪论证、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文物保护勘探、地震安全评价、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与国铁接轨方案等报告和程序已全部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复
近日,2010第十六届哈萨克斯坦国际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阿斯肯特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Miningworld Asia是英国展览集团ITE在中亚举办的最大的工程机械可矿山机械展览会。该展也是哈萨克斯坦境内优选专业的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展。其中室外光地近过10000平米,室内的面积近20000平米
今年,考古队将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对一些遗址展开更深入的发掘,比如开展雄安新区核心区和起步区29处遗存的文物勘察、试掘工作;再如南阳遗址城门及城墙结构、城内建筑基址和道路等功能布局的勘探和试掘。同时,还将通过遥感技术对各时期的水利工程、防御工程、城市遗迹等进行综合探测,研究当时的环境变化和历史变迁。“考古调查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
格拉顿研究所研究分析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和聚光太阳能热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和CCS等产生近零排放的发电形式,哪种方式可以代表澳大利亚的能源未来,是澳大利亚能源政策面临的抉择。市场必须是澳大利亚变换电力供应的主要机制。然而,同时让市民接受的未来电力价格又将无法满足其减排目标,除非政府采取行动,以降低低排放技术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