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船
4月11日上午,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克服了冰情复杂,气候变化的困难,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 据介绍,此次考察历时161天,全长约3.5万海里。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南海海湾,罗斯海,南极半岛海域附近海域执行任务,成功完成了南极航行计划的四站循环
斯里兰卡当地时间4月21日8:45(北京时间11:15)左右,科伦坡等地连续发生多起爆炸。在科伦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的2名职工在爆炸中不幸遇难,3名职工学生受伤。现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科学考察船(以下简称“实验3”)原计划于3月20日-6月1日期间在印度洋实施海上科学考察
哈尔滨船海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哈船智装),公司注册资本14000万元。具备承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设备 、仪器仪表的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服务、销售及进出口,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咨询等 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司“敢想、敢为、敢赢,求真、求实、求严”是哈船智装的文化核心,公司迎国家“双创”东风,立足自主研发,整合国内优 势单位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重点围绕高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等方面的智能装备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13日宣布,该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全国120个院属单位举办。届时,一大批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等将向社会公众开放。 走进实验室亲手制作疫苗、开放载人航天空间应用任务现场、开放近海综合科学考察船、架设多台天文望远镜观看太阳黑子……公众科学日期间,中科院多个院所结合各自特色,将开展系列主题科普活动
“海洋四号”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乃至中国海洋科考领域久负盛名的科学考察船之一。从1980年服役至今,其航程遍及中国海、太平洋,曾远赴南极,承担过我国海洋基础地质、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国家任务,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四号”本次改装将29号肋位之后接近船长30%长度狭窄的艉甲板全部换成可以容纳众多作业设备的全新平台,还进行了艉部整体换新、单机单桨改双机双桨、单舵改双襟翼舵、后甲板设备重新布置、光纤绞车埋舱安装、新型浅剖及水下定位设备安装等工程
记者10月15日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将于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奔赴南极,这将是“雪龙”号首次到访天津,在天津期间将向公众开放。 据悉,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共有219名考察队员,将执行“一船三站”的科学考察任务。其中,长城站度夏科学考察任务共13项,包括海豹行为谱及栖息地状况研究、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研究、南极地衣菌藻研究、长城站浮游生物调查等;中山站度夏科学考察任务包括艾默里冰架野外调查、达尔克冰川动力学研究、拉斯曼丘陵典型湖泊研究、极地机器人系统现场考察等6项
薪资: 8500~10000元/月 应聘者简历投递邮箱: finance@pric.org.cn招聘联系人:许先生 岗位职责描述: 1、审核各类原始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及财务报表; 2、按照国家税收法律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及所得税清算; 3、负责存货台账管理; 4、梳理存货管理业务流程,拟定明细目录,审核购置需求; 5、负责存货出入库审核,组织集中盘点及处置审核; 6、负责EPR系统存货管理模块的运行维护;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描述: 1、全日制大学本科(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或研究生(财经类专业); 2、掌握国家统一的会计和税收制度,一年以上财务相关工作经验 3、35周岁以下,英语六级及以上; 4、持中级会计师及以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证书等优先; 5、熟悉操作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计算机二级(上海市中级)及以上; 6、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任职期间表现优异,可通过2020年正式招聘程序入编
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雪龙2”号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于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
在《普罗米修斯》中,雷德利·斯科特创造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神话。一个团队在地球上发现了人类起源的线索,这个线索引领他们踏上太空之旅,来到了一个宇宙中最黑暗的角落。在那里,他们必须血战到底以保护人类在未来不被毁灭
智能硬件与机器人研究室成立于2017年,目前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研究生15名左右。 研究室专注于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在智能硬件方面,与公司长期合作,研制了离子色谱仪系列智能分析仪器、在线分析仪器、3D打印机、加密芯片等产品,其中大气污染物离子成分分析仪曾用于“雪龙号”南极考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