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秒
世界时(Universal Time,简称UT)是一种以格林威治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为基准得到的时间尺度,其精度受到地球自转不均匀变化和极移的影响,为了解决这种影响,195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定义了UT0、UT1和UT2三个系统: UT0系统是由一个天文台的天文观测直接测定的世界时,没有考虑极移造成的天文台地理坐标变化。该系统曾长期被认为是稳定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得到过广泛应用
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放慢脚步,2008年让人感觉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现在,世界计时主管机构将给今年的最后一天增加1闰秒,2008年真的变得更长了。 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同时,地球自身也慢了下来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从1972年到这次的44年间,已经有27次闰秒。最近一次是2015年6月
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地球定向中心(IERS)近日通过推特重申,国际标准时间UTC将在格林尼治时间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之后,在原子时钟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然后才会跨入新的一年。由于时差的原因,我国将在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的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如果您的ECS云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业务对系统时间的没有太大依赖,可以忽略闰秒的影响
最近系统有遇到跨年时需要调整一秒的润秒差问题,闰秒 2016年的最后一天加上一秒,因此那一天的 世界时(UT)2016 年 12 月 31 日,统一加上 23:59:60 这一秒,台湾的timezone 位于世界时+8时区,所以台湾实际上是在 2017 年 1 月 1 日 7:59:60,其实非常有趣,一般 59 秒之后就是 00秒,在闰秒调整出现的时候真的会多出一秒,因此台湾 一月一号那天早上 7:59:59 的下一秒就是 7:59:60,然后才会跳到是 一月一号 8:00:00,对于电脑系统来说若是平常就有大量的 transaction 那么就会有这一秒钟凭空产生的问题。 leap second 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闰秒?以下是 google 来的解释: 会造成闰秒(leap second)的原因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并非均匀等速,而一秒钟的时间长度是根据铯-133 的振荡频率来定义的,当这两者不一致时,就必须加上闰秒来做调整,自从 1972 年实施闰秒制度以来,已经加上了 26 秒,今年世界标准时所加上的闰秒将会是史上第 27 次的闰秒。当一号世界时(UT1,注)与世界协调时(UTC)的差值在半年或一年内将超过 0.9 秒时,国际地球自转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简称 IRES)所属设在法国之中央局,就会于八周前向世界各时频机构发布调解闰秒预告,在世界协调时的 6 月 30 日或是 12 月 31 日的最后一分钟做闰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