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
2015年6月30日至7月2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和台湾职业卫生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呼吸防护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内地和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和呼吸防护用品研发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劳环系主任陈卫红教授主持,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巡视员祝国庆和台湾职业卫生学会理事长林与雯教授分别致辞。 随后开始会议主题报告,台湾大学陈志杰教授的“台湾呼吸防护计划推动”、武钢安环院佘启元高工的“呼吸性疾病与个人防护用品”、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赖全裕副教授的“呼吸防护器后市场稽核”、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跃伟副主任医师的“口罩适合性测试中总泄漏率的组间变异研究”均受到热烈欢迎
[新媒社 记者张银泽/南投报导] 2020台大山地实验农场原预计3月14日起至3月31日举办一年一度的开放型付费入场活动─“春之飨宴”,因考量近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取消办理今年春之飨宴大型开放活动。 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附设山地实验农场,场地为“梅峰农场”,海拔分跨九百至两千七百米,气候变化极大,场区内四季花卉、植物、资源生态丰富,为天然的教学研究农场。台大实验农场长期以教学研究、高山农业示范经营、生态解说教育实验农场
“教育部补助本国语文教育活动实施要点”第3点、第6点、第8点,业经本部于中华民国109年8月11日以台教社(四)字第1090083862B号令修正发布,兹检送发布令影本(含附件)1份,请查照。 检送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可能涉及国内食、药等领域之管理法规与例示,请查照。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修正“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社会创新标章授权要点”部分规定案,请查照
111.4台湾银行家第148期撰文:陈南光(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央银行副总裁) 作者感谢央行李荣谦参事以及台大经济系陈旭升教授给予的宝贵意见。惟本文内容谨代表个人意见,与服务单位无关,如有错误,亦概由作者负责。在多国及国际性组织协同制裁下,俄罗斯央行诸多分散风险的预防措施,如“去美元化”以及币别与存放地点多元化等,大部分都难以逃脱制裁
台湾大学化工系陈贤烨教授以绿色气体制程技术荣获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第二届“绿色化学应用及创新奖”,在绿色安全替代面向表现优异,获评审团一致肯定。第2届绿色化学应用及创新奖有近百件报名,历经初选、现场勘查/访谈及决选会议,遴选出十四家绩优团体及十位个人,获奖单位均为推动绿色化学的标竿。 台湾大学化工系陈贤烨教授在气体环境中利用气相制程创建材料及镀膜,以取代有安全及环保疑虑的传统液体制程,在这条研究道路上的前人足迹并不多,陈教授几乎是摸索著踽踽前行
【主题:柯市长关心团团近况,并肯定医疗团队的付出-台北市政府邀您一起为大猫熊“团团”祈福集气】 【台北报导】大猫熊“团团”近日发生癫痫的症状,陆续出现后肢无力、食欲下降、活动力下降,后肢步行状态亦不复以往。柯文哲市长知晓后,请动物园邀集台湾大学附设动物医院、台湾大学兽医专业学院、中兴大学兽医学系、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系等兽医师、专家学者,以及台湾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系动物营养专业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等脑神经科专业医师等所组成的医疗顾问团会诊病况,并为后续的照护方向评估及建议。市长除关心“团团”之近日状况,亦肯定医疗顾问团之会诊意见
不管台湾之星卖给谁,4G市场整并都来得太早了! 最近台湾之星出售案炒得沸沸扬扬,台面上就有中华电信、远传、鸿海及日本电信商等四组竞争者,其中又以“远传呼声最高”,市场盛传其将以现金加换股方式,总价约180亿元并入台湾之星。 去年台湾4G服务正式开台,五大电信业者纷纷布局,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就已经传出台湾之星求售的消息。台湾大学电信研究所教授蔡志宏认为:“这个时间来得太早了点!”主管机关应该警觉到执照发放考量是否周延
第十届阳明、台大、国防、中国四校联合校友大会,于9/26假国防医学院举行。 在牙医界占有重要地位的阳明、台大、国防、中国等四院校牙医学系校友会,于9/26假国防医学院举行第十届联合校友大会,并合并举行学术演讲与牙材展。由于适逢星期假日,主办单位别出心裁地举行“大手拉小手.儿童生命体验营”、“快乐学习营”等康乐活动,邀请亲子同乐,现场不时可看见会员医师扶子携幼、一家人和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本学期专书论坛将讨论张嘉尹院长(世新大学法学院)大作《宪法学的新视野(一)&(二)》,并由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陈昭如教授、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王鹏翔副研究员对谈。 内容精彩可期,敬邀各位踊跃参与! 与谈人:王鹏翔(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活动无须报名,请有兴趣的朋友准时入场参加! 简介《宪法学的新视野》系列论文集(感谢张嘉尹院长提供): 宪法学新视野系列论文集在研究议题与研究方向上虽有分歧,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关怀,那就是为台湾宪法学找到一个活水源头,尤其是方法论上的反思,从宪法学基本概念的作用、基本权的功能与理论层面的必然性、结果考量的深层结构,到部门宪法研究取向与宪法学继受的方法与界限,透过这些反省想要表达的是,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以及作为其成果的宪法学,并没有表面上的纯粹与自主,法律逻辑与法律论理固然是个中重点,但是无论学术的还是实务的宪法论述,往往受到所处社会环境以及主导的理念价值所影响,欠缺对于自身活动的反省,容易陷入“继受法学”的轮回之中而不自知,也容易以武断而缺乏论理的方式“本土化”,更容易自我满足于学科自主性的幻觉之中而继续封闭下去。在这个努力方向上同样需要跨学科取向的研究,否则方法论上的倡议即成空话,为法学提供更多元的视野,是突破传统法学困境的有用方法,这说明了法律内部跨学科研究对于法学的助益,要去证成跨学科研究对于法学的必要性,则须回到法学的理解本身,尤其是法释义学的知识性质与学科逻辑
使用语言:华语CN、英文EN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主修新闻摄影。曾任CNEX视纳华仁文化传播公司首席运营官、公共电视副总经理、国际部经理、新闻部经理。过去二十多年,他先后任职于台湾的公共与商业电视及网络媒体,担任制作人、新闻部门、节目部门与制作部门管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