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位
密歇根中文学校联合会“2019年美加地区海外华文教师研习会” 密歇根中文学校联合会于8月16日至18日两天半,于奥克兰大学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akland University)举办了2019年密歇根区华文教师研习会。侨委会委请精通中文教育理论及实务的两位专家陈丽芬老师及杨晓菁老师主讲,吸引来自密歇根各中文侨校、主流学校的华语教师及教育界人士三十位踊跃参与。研习内容从教学理论到实务,涵盖“华语文现况教学研讨”、“如何引起学习动机”、“民俗工艺教具制作学与游戏”、“华语文与文化教学”、“班级经营与教室管理”及“教学大纲与课程设计技巧”
7月8日,工学院于东A201召开2020-2021学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会议由工学院行政秘书郝晓霞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 会上,首先由常务副院长许宣伟对2020-2021学年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党建等工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全体教职工在这一年的辛勤付出,感谢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工学院的发展做出来巨大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新的学年能够继续争先创优,在基础工作稳步前进的基础上,打造特色亮点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一街中段B25号-(白场Studio) 主办单位:白场Studio 2020年7月19日是白场成立三周年的日子,白场将荣幸呈现“重聚——白场三周年特展”。此次展览分为上下两期,三十位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家将各以一幅作品的形式,在我们的空间重聚。 此次展览的上半部分将于7月19日下午3时开幕,参展艺术家有:蔡颖莉、陈荣辉、古力予、欢岛、良秀、刘丽娟、Mars No. 2、Sober、神思远、十一、杨炸炸、依子雷、张博原、钟宝妹及周怡君
2009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压力最大的一年,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企业积极努力下,我县工业经济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运行、工业提速增效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各企业统计、项目管理工作者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积极奉献、开拓进取,涌现出以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宗学梅为代表等三十位先进个人。为了宏扬这种团结奉献、积极进取、热爱企业的精神,进一步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经济局党委研究决定对宗学梅等三十位同志进行表彰,每人奖励500元
第三届“赛马会社区守望相助课程”义工迎新日已于二零一六年十月八日举行,本年度共有二百三十位来自十二个社福机构及义工团体的学员参加。本课程自二零一四年起,已培训了六百二十多位社区健康义工,为社区有需要的长者、残疾人士、慢性病患者等提供适时健康支援及照顾,鼓励他们互相关怀,推动“社区自强、守望相助”的文化。 在是次迎新日中,学员们透过欣赏短片,感受助人自助的精神
由德国脊柱学会创始主席、欧洲脊柱学会前主席、德国 Schön Klinik 医院集团创始院长Prof. Mayer于2018年创立于中国广州。 为中国三甲医院做定制化的国际医疗服务,推动中国医院的国际化,对标国际TOP医院。 仁医医疗于2019年7月与德国著名大学医学院共同合作培养临床医学博士(MD)
住在王舍城的竹林中。 那时,三十位波婆城的比丘全是住林野者、全是食施食者、全是穿粪扫衣者、全是持三衣者、全是尚有结缚者,他们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
“台湾创意设计中心”长年关注在设计领域,致力以创意设计驱动创新,2019年开始关注“印花设计”这个新的方向,邀请策展人“颜宁志”来策划“台湾印花设计节”,未来每年为印花设计领域带来各种新的面貌,促进产业间的发展,让台湾的印花设计能量在国内外、社会及文化领域发挥影响力。 第一年的“台湾印花设计节”,透过策展主题“看不见的孔雀”邀请国内外艺术家与设计师参展,并公开征件三十位创作者之印花设计作品展出。 最早的“印花设计”也是从“图腾”发展出来,从古自今宗教、社会到商业性质,“图腾”一直是为象征而具备意义的诠释,尤其早期各种部落与种族常以动物图形作为代表家族的印记,是一种集体的象征,通常发展成物件或某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符号
证严法师出家前自号“静思”,乃为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静心思考人生方向,蕴育了慈济的根本思想、静思人文的由来。在静思书轩,所有的心灵触动,都诉说着一个真实的信念,一个不变的坚持,那是来自证严法师的一念初心。 一九六六年,证严法师带领着三十位家庭主妇,每日存下五毛钱,创办了慈济克难功德会;在台湾花莲静思精舍,也有一群跟随证严法师出家的弟子,恪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清规,早期不仅耕作,更从事婴儿鞋、成衣加工、蜡烛、五谷粉等二十一项工作
过去,农村几乎是高龄化社会的象征,离家求学的年轻人毕业后也几乎选择在都市工作;但近年来,越来越多有着大学、硕博士学历、带着过往亮丽工作阅历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在农村,不论是回乡的第二代、第三代,还是向往投入农业、行销农村的有志青年,都让台湾的农村社区有了截然不同的新风貌。 本书采访了三十位年轻农世代——“农村younger”在农村筑梦的故事。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他们各自以不同的尝试与实践,迸发无限可能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