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
如何引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的某个数据库: 动物类群数据库: 植物类群数据库: 菌物类群数据库: 如何引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的某个分类单元: 物种2000是一个致力于建设电子化的全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际组织。物种2000中国节点是国际物种2000项目的一个地区节点,2006年2月7日由国际物种2000秘书处提议成立,于2006年10月20日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BC-CAS),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支持和管理物种2000中国节点的建设
1991.7,陇东学院生物系毕业。2001.6,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2005.1,英国约克大学生物系,访问学者(CSC项目)
当溶解氧不足,且系统是低负荷运行时,容易产生反硝化泡沫,特定表面活性剂对有机物的部分降解作用形成泡沫,并使泡沫迅速增长,泡沫多会导致检测不达标,不能够排放,拖慢工序,循环水处理时曝气或者供氧时泡沫太多,影响水处理的进度或者溢流,对活性泥与菌物有危害,如果泡沫从表面溢出,甚至会影响到外部环境。 产品介绍:盾构水处理消泡剂是一种用于水相系统的消泡剂,在水中易分散,使用方便,在很宽的pH及温度范围内具有快速的消泡效力和抑泡功能,能迅速消除泡沫,并具有防止泡沫再生的功效,适用于地铁施工土、盾构土处理、石油钻井、固井等领域。消泡速度快,分散性能优良,特别是在稀释后不易破乳漂油,使用温度低于60℃(常温型),不仅消泡稳定速度快,抑泡时间长,而且耐高压喷淋、耐酸碱性能强
由中国科学院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菌物学会协办的“种群遗传学与基因组学高级培训班”,将于2019年10月20-24日在北京举行。 为适应国内进化种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飞速发展的现状,加强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论基础,推动研究人员实现从“会跑流程”到“理解原理”的跨越,特开办此次高级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将邀请领域内一线科学家,针对较新的软件及程序背后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介绍,同时结合最新进展对与之相关的种群遗传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展开系统的讲授,以图达到融会贯通、全面提升学员理论水平的目的
日前,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在福建农林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的成立将构建更加完善的菌草科学与技术体系,更好发挥菌草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福建农林大学积极推进菌草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在扶贫和援外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网讯(记者 于玲)近日,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在上海食用菌所作了题为“菌物分类与命名”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中,李玉院士从观察研究菌物手段的演变开始,详细介绍了菌物的概念、菌物分类及其演化、菌物与人类关系、菌物采集方法、菌物资源利用等内容。并在报告后的交流讨论环节,结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学术的研究的态度,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认真谨慎地开展科研工作等问题
12月10日,“科创中国”第二届“泰山论菌”高端论坛在泰安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菌物学会指导,泰安市科学技术协会、泰安高新区管委会、泰安市农业农村局、泰安市乡村振兴局、山东农学会、泰安市农业科学院主办,山东芝人堂药业有限公司、泰安市农学会、泰安市食用菌协会承办。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相关专家学者及食药用菌同行线上线下共计2000余人参加
9月10日,护理学院开展“河院印象、我爱我校”游园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以游览校园的方式庆祝第36个教师节。 学院领导带领教职工参观了校本部第二附属医院、各教学楼、民族团结进步长廊、相关职能部门分布区、南北区学生宿舍区、教工住宅区、师生食堂、河西讲堂、图书馆、体育运动场馆、部分教学科研及创新创业空间、祁连山菌物文化馆,游览了美丽的校园风光,切身感受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成就。参观了教师发展中心后,在教师发展中心多功能室举办了政治理论学习会,组织教职工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者:生物学院发布时间:2022-06-29浏览次数:230 个人基本情况:陈群,合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三角食药用菌产业创新联盟、中国食用菌协会、安徽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安徽富硒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教研科研情况:主持安徽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集体类项目2项,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掌握菌种选育、发酵、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等技术,擅长以菌物蛋白、多糖、三萜类物质为研究对象的产业开发工作,主持安徽省各类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公开发明专利7项,其中5项获得授权。
作者: 出处:通知公告网发布时间:2022-08-23浏览次数:788 孙勇,研究员,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食品科学》、《肉类研究》主编、《乳业科学与技术》、《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Journal of Future Foods》执行主编。社会兼职包括: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采后与加工产业分会秘书长、全国食品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化学、科技期刊出版经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基金项目、北京市国资委创新团队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等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收录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