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而起
小型、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什么
小型、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什么? 由于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因此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拔地而起,微型企业的崛起吸收了大量劳动者的就业,稳定社会,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微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太过于相似,并且各行业的特点不同,导致大多数人对于这两者有些混淆,今天淘钉财税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型、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微型企业,从而创造就业机会。 小型、微型企业的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895年日本人统治台湾
1895年日本人统治台湾,隔年起陆续在台北、台中、台南、恒春、澎湖等地规划建造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施。1898年,“台南测候所”厅舍落成,其建筑的中央有高约12米的圆柱形风力塔,塔身四周环绕着较低矮的一层楼18边形办公空间,整体有如西餐厅内常见的胡椒研磨器具,造型独特。在1970年代以前,台南市区少有高楼大厦,“测候所”因位居“鹫岭”之巅且拔地而起,自落成之后就长期扮演着城市地标的角色,老一辈的府城居民,乃用贴切的“胡椒管”来昵称这座显眼的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