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三号甲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中新网四川西昌4月20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次,截至目前,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达到百次发射的单一系列火箭。 据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余晓洁、于佳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员杨利伟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进入空间站时代。 杨利伟说,经过25年艰苦努力,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今年载人航天科研任务很重,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20日消息,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这种包括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本文摘要:2017年7月17日,第11届北京发明者创意大赛颁奖会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发明者协会、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的组织。本届大赛共计接到1818项参赛作品,票选出有了“发明者创新奖”200项,其中特等奖1项、金奖20项、银奖50项、铜奖129项,以及若干“专项奖”和“入围奖”等。 2017年7月17日,第11届北京发明者创意大赛颁奖会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发明者协会、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的组织
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这种包括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11月5日晚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中星19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星19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该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主要提供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等服务
风云二号系列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共发射6颗,即风云二号A,B,C,D,E,F;两颗试验星(风云二号A,B),四颗业务星(风云二号C,D,E,F)。风云二号卫星既是高科技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材料技术,关键的元器件技术,以及应用技术,其背后体现的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
中国传真消息([URL])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2次飞行,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1日傍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