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
日本医学博士、美国博士后,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慢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各种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抢救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冠脉造影、血栓抽吸、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已独立完成5千余例冠心病介入手术,在左主干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和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领域有较深的造诣,2013年创新提出了冠心病介入BSKT新术式,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已发表SCI论文及国家核心期刊30余篇,数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如《Circulation》《JACC》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千年尺度气候事件首次在格陵兰冰心中发现,揭示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年均温伴随着千年事件的发生可在短短数十年间可改变8-16°C,这意味着气候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当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气候系统可能发生突变。为有效预测和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发生的突变事件,降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气候突变这一科学课题,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气候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大洋环流型的转变在气候突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人将从古气候重建和气候模拟两个方面,回顾突变事件的空间特征、触发机制和全球各圈层的响应机理,讨论目前面临的科学难题,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Business Address: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72号孝骞楼468 范亮亮,男,2009.9-2013.6在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本科学习,2013.9-2019.6在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系完成硕博连读,期间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和康涅狄格大学联合培养16个月,2019年6月被中南大学聘为特聘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遗传致病因素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从人-小鼠-线虫-细胞多层次探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在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目前,以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学士,美国普渡大学(Purdue)生物化学系,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妇产科医院妇产科研究所所长国家基金委“代谢生物化学“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中组部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2-2017,科技部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科技部“蛋白质重大专项” 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控” 项目负责人。代谢物信号研究国际先行者之一,提出并证实代谢物的信号调控属性,发现代谢的乙酰化调控新机制、发现氨基酸修饰。2006年任职复旦来,在Science(3篇)、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2篇)、Molecular Cell (2篇)、Circulat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乙酰化调控代谢内容被编入美国本科教材,成果入选美国化学会“2010年超级成就”、科技部“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