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组
Instances 抽象体 这些特质或质量,和任何以物理媒介化身的特质/质量不同。抽象 的实例在意义上,可以说是像数学物体如集合和关系般存在,但是它们不能没有任何物理编码或化身便存在于特定的时间 和地点。 可继承的关系 这是一个 Relation 类别,它的特性可以是 通过 subrelation Predicate 把特性在类别的层次结构承传下去
元组是一系列不可变的Python对象。元组是一种序列,就像列表一样。元组和列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元组不能像列表那样改变元素的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只读列表”
Dictionary 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通过将 key 与 value 进行映射来存储数据。Python 中的默认字典是无序数据结构。与列表一样,我们可以使用 sorted()函数按键对字典进行排序
生成式 ( Comprehension ) 是 Python 的语法之一,可以运用在可迭代的物件上,只要撰写一行程式码就能完成多行的任务,大幅增加程式码的简洁性与可读性,这篇教学将会介绍串列生成式、字典生成式和集合生成式 ( 元组 tuple 并没有生成式,而是用类似生成式的方式产生 tuple )。 串列生成式只要撰写一行程式码,就能快速产生一个串列,其语法为: 下方的程式码里,如果要产生一个 1~9 数字平方的串列,除了可以单纯透过 for 循环搭配串列,也可以使用串列生成式来实现,串列生成式里“[j*j for j in range(110)]”,会依序取出 1~9 的数字,然后提供给最前方的 j,最后生成 jxj 的结果。 再看一个例子:“有一个 a 串列,接着要建立一个 b 串列,b 串列每个内容项目是 a 串列的最大值减去其他项目的值”,这时使用串列生成式,整个程式码就会变得非常简洁
从列表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元组,集合,字典这4中容器类型数据。容器类型数据,只是望文生义,你大概能够猜测出这4种数据类型的作用,他们如同容器一样,可以存储int,float,bool,str。每一种容器类型数据都有各自的存储方式和要求,因此,他们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数据结构:通过某种方式组织在一起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python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是序列(sequence),序列中每个元素被分配一个序号————即元素的位置,也称其为索引; python包含6种内建序列,分别是:列表、元组、字符串、Unicode字符串、buffer对象和xrange对象;列表可以修改,元祖不能修改; python中还有一种名为容器(container)的数据结构,容器基本上是包含其他对象的任意对象。 序列(列表和元组)和映射(字典)是两类主要的容器:序列中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编号,映射中每个元素则有一个名字(键)
本章节主要说明Python的运算符。 例子中,4和5被称为操作数,"+"号为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a为10,变量b为20: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算术运算符的操作: < 小于 - 返回x是否小于y
一个实数的无限序列(蓝色)。这个序列既不是递增的也不是递减的更不是收敛的,但它是有界的。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跟C语言和Objective-C语言类似,Swift也提供了循环、条件判断流程控制结构和break、continue、fallthrough等语句。Swift使用for-in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array)、字典(dictionary)、区间(range)、字符串(string)和其他序列类型。Swift中的switch语句比Objective-C中的更加强大
摘录《流畅的python》书中前言部分作为本篇文章开头: 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你大概能猜出python会支持正则表达式,然后就回去查阅文档。但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元组拆包,也没有听过描述符这个概念,那么估计你也不会特地去搜索它们,然后就永远失去了使用这些python独有的特性的机会。 使用python也有好一段时间了,正如上面那段话所说,对于python只是了解其中的基本用法,对于一些高级的语法很不熟悉,正好最近事情都趋于稳定,也可以静下心来从头到尾真正的学习下python这门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