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
台湾铁路管理局台中及嘉义工务段桥梁补强... - 3 此资料集为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为进行下大安溪桥桥梁补强工程,委托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及观察家生态顾问有限公司执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检核作业所收集的资料。 此资料集为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为进行下大甲溪桥桥梁补强工程,委托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及观察家生态顾问有限公司执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检核作业所收集的资料。 此资料集为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为进行浊水溪桥桥梁补强工程,委托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及观察家生态顾问有限公司执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检核作业所收集的资料
台湾府淡水厅为台湾清治时期的行政区划,几乎涵盖目前新竹以北的北台湾地区,比现今新北市淡水区大得多。1723年(雍正元年)台湾府行政区重划,大甲溪以南至虎尾溪以北增设彰化县,而大甲溪以北成立淡水厅。淡水厅设置初期因北路地方未辟,厅治暂时附设于彰化城内,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始迁入竹堑(今新竹),自此之后,竹堑成为北台湾政经文化教育的中心
远远的从高美湿地看过来的高美灯塔,大家可能会以后是工厂的烟囱或是焚化炉,但它是不折不扣的灯塔,只是它已经停止发光,它叫~高美灯塔,也是全台湾唯一红白相间的灯塔。 高美灯塔建于民国56年,位于大甲溪出海口,清水的高美湿地之上,之所以会在此建立灯塔,原因是因为海关为了维护梧栖渔港进出船支的安全,选择在桃园白沙岬及澎湖目斗屿的中心点位置建立灯塔,以补足光源照射不足的问题,而这个地点就是现在高美灯塔的地点。 因台中港在民国71年兴建完成,也需要建造一座灯塔,因高美灯塔跟台中港灯塔的距离太过接近,所以海关于71年将高美灯塔塔顶的灯器拆除,直接放置在台中港的谷仓之上,所以才会造成高美灯塔断头的景象
南瑶宫妈祖会分布彰化县13个乡镇市、旧台中县10个乡镇市、旧台中市各区及南投县4个乡镇市,共有450多个角头,信徒约10万户,会员将近50万人,各妈会会员分布乡镇市有重叠情形,老四妈会会员分布最广,新大妈会、新三妈会会员多集中在彰化市。 由整个空间来看,10个妈会大致分布大甲溪与浊水溪之间靠内陆的地区, 就成立年代而言,老大妈会最早,在清嘉庆19年(公元1814年),而老六妈会最晚,在清光绪20年(公元1894年)。 10个妈会除了新大妈会依惯例不主办笨港进香事宜外,其他9个妈会分3组轮办,首轮大妈会与四妈会一组,俗称“大妈年”或“大妈四”;次轮二妈会与五妈会一组,俗称“二妈年”或“二妈五”;三轮三妈会与六妈会一组,俗称“三妈年”或“三妈六”
台湾府淡水厅为台湾清治时期的行政区划,几乎涵盖目前新竹以北的北台湾地区,比现今新北市淡水区大得多。1723年(雍正元年)台湾府行政区重划,大甲溪以南至虎尾溪以北增设彰化县,而大甲溪以北成立淡水厅。淡水厅设置初期因北路地方未辟,厅治暂时附设于彰化城内,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始迁入竹堑(今新竹),自此之后,竹堑成为北台湾政经文化教育的中心
清水车站位于台湾台中市清水区,为台湾铁路管理局海线的铁路车站。该建筑为历史建筑百景征选活动中的第14名,但因为离清水市区较远,所以短程搭乘之意愿乘客较少。 清水站设站时间较清水以北海线各站更早,1920年12月15日海线清水至台中线王田间(大甲溪南段)先行通车,站名清水驿
高美湿地(高美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侧,面积广达701.3公顷,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是国内少数几处雁鸭集体繁殖区之一。曾在高美湿地栖息的鸟类有多达120余种,为重要之生态保育区。目前已逐渐取代大肚溪口,成为喜好赏鸟人士的新兴赏线
大甲溪发电厂于104年10月15日办理环境教育,主题为“认识马鞍坝生态园区植物”。马鞍坝生态园区为大甲溪发电厂发展生态永续的示范点,未来将规划为大甲溪发电厂环境教育场址中的一部分,因此本次课程特邀请植物专家王国雄担任讲师,为全厂员工及生态志工们介绍生态园区内的植物。 经调查,园区内共有60余种植物,其中有8种台湾特有种(简介如下)
守护蟹老板!高美湿地陆蟹生存难题(下) 高美湿地邻近区域的陆蟹,繁殖路不好走。它们在夏天繁殖季期间要降到潮间带释幼,必须通过马路、攀上海堤、躲过蚂蚁的攻击,克服重重险阻,才能顺利生出小Baby。因此包括台湾野鸟协会、荒野保护协会台中分会等在地保育团体通力合作,招募志工,护送它们到潮间带
台湾电力公司马鞍水力发电计划为使大甲溪鱼类栖息环境不被阻断,在马鞍坝设置鱼道。鱼道(或称鱼梯)是一种辅助鱼类跨越溪流坝体的设施,帮助水生动物上下游移动,增加栖地的多样化,避免栖地零碎造成水生动物族群隔离,有助于生态之永续生存! 马鞍坝鱼道于87年9月竣工至今,因经年台风暴雨事件造成鱼道磨损、淤积致使鱼道入口高程与原设计产生差异,为提升鱼道效益,邀请原参与马鞍坝鱼道设计、施工之清华大学曾晴贤教授、日本中村俊六教授、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谢国正经理于105年7月11~12日现场勘察马鞍坝鱼道现况,共同研讨并提出鱼道之改善建议方案,期能对大甲溪流域鱼类生态尽到保育责任及达到对水资源之永续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