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家
近日,权威学术评价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名单,旨在表彰世界各地具有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其中,我校宋马林教授入选交叉科学(Cross-Field)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这也是他连续第三年入选该榜单。 据悉,今年的名单根据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共有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中国内地共有1169人次入选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具有搜集原始资料及描述的能力。因此在专业的养成过程中,除了文字的撰写外,透过图像具体呈现研究证据或推论结果, 也是必要的训练项目。在二十世纪之前、摄影技术和器材尚未普及的年代,许多自然科学家是绘图高手,或是由科学家指导绘图员绘图,互相配合完成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第六期“科技交流与分享”主题沙龙近日举办,本期活动的主题是“我的科研之旅”,吸引了9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线上线下参与。 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肖文交作了题为“我的科研之旅”的报告,讲述了他的科研经历,分享了他的感悟,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迎难而上、不断成长。 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踊跃互动交流,分享了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聆听报告的经验
11月16日,河南高教以《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河南高校多人上榜》为题,报道我校杜淼教授入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这是我校教师首次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原文如下: 近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榜这份备受期待的名单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 其被引频次位于同学科前1%,彰显了他们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2022年11月1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吉林大学共有11位知名学者入选,其中我院蒋青、郑伟涛、张立军、鄢俊敏4位教授成功入选该榜单,所属学科为“跨学科”。 自2018年以来,我院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的人数稳中有增,展示了强劲的学术影响力
王义遒,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曾兼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下设的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等职。既是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在教学改革、培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著有《谈学论教集》两集。2次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拥有一流的教 学和开拓性的基础研究,研究成果的应用 惠及全社会。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成立于 1855 年。作为世界领先的理工学院之一,它 为学者们提供鼓舞人心的环境,为学生们 提供综合性教育
人类的未来在何处?自然科学家预见了N种毁灭的可能,有小行星碰撞,有火山爆发,有地球磁场变化,等等。社会科学家也预见了多种可能,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其实,人类的命运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
他肯定是最著名的德国人之一:亚历山大·冯·洪堡。我们采访了柏林洪堡大学的学生,了解这位自然科学家对他们的意义。 大学生们回答,他们把洪堡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内涵看。按照习惯的理解,人文教育是传授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简称就是入文学科教育。科学教育就是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简称就是科学技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