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书,是台湾社会常见的善书。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在考科举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极经数推测其未来功名,结果都一一应验,因此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且命运中他将于53岁寿终,且无子嗣。然之后于1569年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准提咒与解说命运(数)其实可以改变之后,积极为善助人,因此改变自身的命运,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
有云才有雨,有土才有田,时光匆匆,流年似水,唯有真正的爱能够使人拥有明亮的眼睛,可以看清是是非非。拥有宽厚的心胸,生活才会开心快乐。 苏轼曾经有过两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张雨(1277 – 1348),又名天雨,字伯雨,法名嗣真,别号贞居,又号句曲外史,钱塘人,元朝茅山宗道士。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多才艺,能诗文,善书,工画,尤以诗享盛誉元末文坛。年少时为人潇洒,不拘小节,有隐逸之志;年二十弃家遍游天台、括苍诸山,后去茅山礼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为师
1995年,本所人类学组以宗教、礼俗研究为重心的学者与成立于1992年的“疾病、医疗与文化”讨论会的成员结合,成立“生活礼俗史研究室”。 “生活礼俗史研究室”由“疾病、医疗与文化”与“生活史研究”两个小组所组成。 主要目标有二: 1.长期累积研究资料和文献,并透过大小型的研讨会、以及出版刊物,使本所成为这个领域主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编号:13020101作者:刘浚川作品名称:书法规格:34x100cm质地形制: 刘浚川,1914年生于安徽宿州,号鹤山老人、艺林居主。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江南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老一辈杰出的书法艺术实践家、著名的北碑巨手
“书画同源”这句话,在我国艺坛里是极普遍地流传着。 当然,绘画的方法,和写字也有相当的差别,如皴、擦、点、染这些方法,在书法上是绝对不能相通的;而能相通的,恐怕只有山水的画法和人物画的线条画法。 皴法当然是要用中锋一笔一笔地写下去,而人物画的线条,尤其是要有刚劲的笔力,一条一条地画下去,如果没有笔力,哪能够胜任? 中国有一种白描的画法,即是专门用线条来表现
答:布施,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尽心尽力为一切大众服务。用我们的财力、智慧,努力为人民、社会、众生服务,这就是布施波罗蜜。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书,是台湾社会常见的善书。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在考科举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极经数推测其未来功名,结果都一一应验,因此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且命运中他将于53岁寿终,且无子嗣。然之后于1569年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准提咒与解说命运(数)其实可以改变之后,积极为善助人,因此改变自身的命运,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
很多人对留白有误解,认为不着一笔的绝对空白之处就叫留白,不画就能叫留白? 其实留白是一种构图法,落笔之处以实物表达画中意境,对空白处却异常讲究,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看似无其实意境里是“有”。留白衍生出更广的空间让观者可以挪腾想象,品味无穷之趣
(清风监察讯)2020年8月29日上午10时18分,“安徽书画名家俱乐部成立揭牌仪式暨首届书画名家邀请展开幕式在合肥康富大厦隆重举行。省市有关领导、书画艺术界的专家、教授、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活动。省市有关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