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命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书,是台湾社会常见的善书。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在考科举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极经数推测其未来功名,结果都一一应验,因此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且命运中他将于53岁寿终,且无子嗣。然之后于1569年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准提咒与解说命运(数)其实可以改变之后,积极为善助人,因此改变自身的命运,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书,是台湾社会常见的善书。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在考科举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极经数推测其未来功名,结果都一一应验,因此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且命运中他将于53岁寿终,且无子嗣。然之后于1569年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准提咒与解说命运(数)其实可以改变之后,积极为善助人,因此改变自身的命运,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
在药师佛感应录中有一则故事:
唐朝有一位叫做李通的人
在药师佛感应录中有一则故事: 唐朝有一位叫做李通的人,当时年只有二十七岁,一天他出门遇见了一位精通于相命的相师。相师告诉李通说:“你虽然年轻有为,但可惜寿命太短了!只能活到三十一岁。” 李通听了心里非常难过,但却到处投诉无门,最后终于找上了佛门,于是李通告诉一位老和尚说:“我的人生是如此可悲,我才正要起步,竟然只剩四年可活,人生还有什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