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
由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东华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台湾南极科学考察团队19日在高雄召开记者会,公布了他们2009年至2011年间参与大陆南极科考的成果。 据悉,台湾南极科考人员的研究主题分为“南极生物标本搜集”“南极海岸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及粪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年代变化趋势”和“极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质”等三项,分别由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的郭富雯、林家兴、林嘉玮和正修科技大学的许廷炜进行采样。今年赴南极的研究项目中则将极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列为重点工作
由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东华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台湾南极科学考察团队19日在高雄召开记者会,公布了他们2009年至2011年间参与大陆南极科考的成果。 据悉,台湾南极科考人员的研究主题分为“南极生物标本搜集”“南极海岸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及粪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年代变化趋势”和“极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质”等三项,分别由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的郭富雯、林家兴、林嘉玮和正修科技大学的许廷炜进行采样。今年赴南极的研究项目中则将极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列为重点工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滨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发现多个深海蛇尾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相关三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ZooKeys、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上。 蛇尾是棘皮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约有2100个已知种,在全世界海洋中广泛分布,多栖息于海底,也有些种类附着在珊瑚、海绵上,是海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相比于浅海,由于受到深海采样与观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深海物种的认识仍十分有限,这影响了对深海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评估
由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东华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台湾南极科学考察团队19日在高雄召开记者会,公布了他们2009年至2011年间参与大陆南极科考的成果。 据悉,台湾南极科考人员的研究主题分为“南极生物标本搜集”“南极海岸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及粪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年代变化趋势”和“极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质”等三项,分别由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的郭富雯、林家兴、林嘉玮和正修科技大学的许廷炜进行采样。今年赴南极的研究项目中则将极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列为重点工作
坐海边长凳休息,瞥见梅杜莎假发歪扭蠕动…怕问:被石化了? 从小到大,应该有不少人听过“梅杜莎”的故事,就是一位女妖然后满头发都像是蛇一样,只要有人看到她的头发,就很有可能被石化,这样的故事如果讲的5岁以下的孩子听,多少可能有一些杀伤力,结果现在有网友在海边看到“梅杜莎的假发”。 最近网络上一支影片,引起大家的讨论,说真的仙女咪也不知道大家到底知不知道“梅杜莎”是谁,但是有民众就说到自己在海边的长凳上,看到了一团诡异的黑色生物,而且是一整团很想诡异的“触手”,在扭动的过程中的确挺让人鸡皮疙瘩满地的。 网友拍摄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这团黑色的生物下盘呈现圆形,许多触手状的枝节盘绕在上面扭动,而相当有智慧的专家级网友表示,“这其实是蓝海星”而国立海洋生物馆介绍,其实这样的生物属于蛇尾类海洋生物,跟海星算是近亲,两种生物同属棘皮动物门、均有5支腕足,体内还有可向外伸出的管足,但是蛇尾类生物的腕足较细长,因此是其主要的运动器官,平常生活在较深的海域;海星则是生活在浅水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