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浅海
俗名大面侧仔、大目侧仔。栖息于礁区、近海沿岸,深度0-5米,无毒性,可食用,无观赏价值,不是经济性鱼类,分布于西太平洋,产于台湾兰屿,最大体长5 cm,模式种产于澳洲昆士兰州。 体细长,**无鳞;前鳃盖骨下缘有强硬棘和长圆型瓣膜;尾鳍呈凹尾
海洋观测的空缺(海洋观测的重要性) 海洋观测是衡量海洋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海洋观测在环境研究、灾害预警和海洋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观测是通过跟踪海洋环境变化来维护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形态:体长,胸鳍小或无,口列大,眼小。上颌骨齿为2列,下颌骨齿1列,犬齿状,齿间距离大;前上颌骨齿围成一半圆形;锄骨齿1列。背鳍起点远在鳃裂之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8月19日讯 为有效防范互花米草继续扩散,力争尽快消除,切实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8月11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海洋局等五部门印发山东省互花米草防治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经过三年治理,全省存量互花米草基本消除、互花米草扩散态势得到基本遏制、综合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到2022年,全省互花米草治理面积达到2019年分布面积的90%(5763公顷)以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滨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发现多个深海蛇尾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相关三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ZooKeys、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上。 蛇尾是棘皮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约有2100个已知种,在全世界海洋中广泛分布,多栖息于海底,也有些种类附着在珊瑚、海绵上,是海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相比于浅海,由于受到深海采样与观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深海物种的认识仍十分有限,这影响了对深海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