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
1955年,政府在李郑屋村兴建公屋时,当建筑工人夷平山坡时,无意中发现弓一个东汉墓穴,经当时香港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连同学生研究发掘后,1957年,当年的市政局正式接管,并开放予公众参观,至1988年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汉墓布局为十字形,共四个墓室,以砖堆砌而成,砖上刻有十多种花纹及文字“大吉番禺”。这种砖穴在东汉时开始流行于广东省,据考古学家从出土的明器推算,这墓室约在公元25至220间建造,距今约有2000年历史,应属当时的皇室贵胄
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欲勿哭,缪公召县子而问焉。县子曰:“古之大夫,束修之问不出竟,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且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曰:“然,然则如之何而可?”县子曰:“请哭诸异姓之庙
展览续以“展堂一鳞”为题,与徐氏艺术基金携手合作,把徐展堂博士更多的艺术藏品公诸同好。展览第一阶段展出了黄永玉的画册以及当中所绘的七件汉唐明器,而第二阶段则从基金藏品中选出别具特色的工艺珍品,以显徐博士的收藏品味。 是次展出的工艺精品亮点为两组完整成套的十二花神杯,由清代康熙御窑景德镇专门烧造,洁白胎薄,杯上绘画了十二种代表不同月份的花卉,并赋有诗句
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欲勿哭,缪公召县子而问焉。县子曰:“古之大夫,束修之问不出竟,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且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曰:“然,然则如之何而可?”县子曰:“请哭诸异姓之庙
我院胡洪琼教授的《殷墟墓葬陶觚爵随葬制度研究》(《江汉考古》2021年第4期)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殷墟墓葬陶觚爵随葬制度研究》对殷墟墓葬出土的陶质觚爵进行梳理,探讨陶觚和陶爵的时代脉络,分析殷墟墓葬陶觚爵组合的特征:即具有普遍性、明器化、单一性和地域性等。这种组合特征,一方面说明了陶觚爵是礼制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以重酒组合为代表的礼制在殷墟得到广泛认同,这与殷墟作为都城这种特殊的政治体制、礼仪制度、宗教思想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