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德
刻于北宋,在说经台“灵应颂”碑碑侧。明代字迹已磨泐难辨。《石墨镌华》跋有载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草书石鼓歌》纸本、手卷(34×497厘米)。鲜于枢墨写《石鼓歌》传世有两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二为本卷,乃鲜氏书艺成熟期的完美之作,其纸墨品相完洁。有论者称,较“大都会本”的绝笔之作,更胜一筹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为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北京孔庙坐北朝南,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
《梦溪笔谈》采用百科全书形式,集文数百篇,作者沈括(1031−1095 年)是宋代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及博学之士。此书因写于润州作者自己的梦溪园(今江苏镇江)而得名,所涉领域甚为广泛,内容包括天文、物理、数学、地质、地理、生物医学及当时的政经军事、艺文掌故等,还总结了北宋(960−1127 年)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对于研究北宋社会政治、科技、经济诸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中国科技史非常重要的文献。其中,所记载的毕升(990−1051 年)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
中国大陆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3号为中国第二大孔庙,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 ),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孔的场所,袁世凯在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之后也曾前往北京孔庙祭孔。 台南孔庙建于明永历20年(1666年),位于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5巷1号,是郑经设立的全台首座孔庙,有全台首学。孔庙建筑庄严宏伟,气氛肃穆,格局完整,列属国家一级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