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本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聚力建设古籍重大出版工程,发挥安徽古籍资源优势,编纂出版《安徽文库》大型文化丛书,同步实现数字化,建立相应的可供开放检索和共享应用的数据库,为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省将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履行全省古籍工作统筹协调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宣传部。持续擦亮《安徽古籍丛书》品牌,优化古籍整理出版选题,打造精校精笺通行本,推进古籍出版高端智库建设,为《安徽文库》编纂出版提供路径借鉴、模式规范和人才支撑
松江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位于上海松江区中山东路 233 号。松江博物馆以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宣传松江地区历史文化、文物为主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简介:《论语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传世的《论语》、《孟子》二书,系孔子、孟子的言论辑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
经部古籍 2020年3月12日 古籍下载PDF 248 儒家“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十三经注疏》416卷,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十三经”经文有过多种整理本,但其历代注疏却从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
《未刻本叶氏医案》编为1180条,并打乱重新编排,把治疗相同病证的条文归纳在一起,分为72种中医病名,分列在温热病、内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病、外科病项下,又将讨论病机、治法、脉象、舌苔的条文归纳为“论病制方”、“依法制方”、“论脉制方”、“凭苔制方”各节,还将为数不多的连续病案放在最后。 全书共79节,每节均分【原文】、【注释】、【按语】几项。【注释】是为初学者而设,对文中一些较生僻的字词及不常用方剂进行了简单明了的注释,以减少初学者阅读《未刻本叶氏医案》的“拦路虎”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本书为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还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给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而成。原书于1907年出版。 本书除了详细记载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
léi gōng páo zhì lùn 《雷公炮炙论》为中药炮制著作[1] ,三卷。南北朝刘宋雷𢽾撰[1] ,胡洽重订。约成书于5世纪
儿科著作。又名《医林枕秘保赤存真》、《幼科心法保赤存真》。10卷
综合性医书。2卷。清汪文绮(蕴谷)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