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有很多经典的励志名句,不仅在当是的历史上能激励很多人,在现今同样能鼓舞人心,使人积极向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希望你能喜欢!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淮南洞山中学。——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制取氧气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句话出自汉乐府,意思是指曾经充满爱意的恋情或友谊会被遗忘,只剩下一种追忆。有关“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句话,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此情可待成追忆”表达了人类肉体生命终结时,无法避免会留下遗憾的真实状况
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 abstract = "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 N2 - 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回归心中的田园。 《诗经》的初民情怀、《楚辞》的南方激情、汉乐府的田陌市井、《古诗十九首》的文人忧思、魏晋文学的自在奔放、陶渊明的悠然恬淡,几千年来的文学之美、诗意与哲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家园;我们守望的季节,是秋天;我们开垦的愿望,是《少儿科技》这片肥沃的处女地。 我们付出的时光,是耕耘;我们追求的幸福,是播种;我们期待的时刻,是收获。“不断升华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物就是美丽的人
《短歌行》被安排在学生诗歌学习中的初期阶段,是继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离骚》,以及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学习后的有一个重要学习篇目。《短歌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是曹操的代表作。通过学习此诗,能够让学生们窥见中国诗歌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创新,领悟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魅力,能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曹操,了解建安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