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

abstract = "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

N2 - 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

AB - 本书系统地考察五言诗在汉乐府、汉古诗、曹植 (192-232) 和阮籍 (210-263) 作品中的发展,阐明这四组五言作品中主题、形式、文体的转变并将这些转变置于四种重要诗歌模式 (戏剧模式、叙述模式、抒情模式、象征模式) 的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探索诗歌演变的内在机制,展示诗人们如何改变现存诗歌模式,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我呈现,同时又揭示诗人自我呈现的努力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背景、读者、诗歌传统诸外在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