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标志以学校前身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作为标准字
标志以学校前身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作为标准字,传递百年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标志主体图形构成人字造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造型又体现学校的土木、建筑、机电、电子电气等学科背景。 标志左右以线条进行组合,向中间汇聚,象征着学校两校合并,不断融合、发展、壮大;又构成台阶的图形,寓意学校不断前进,稳步向上发展;六个L线条汇聚也体现出学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特点
1921年10月9日,《民国日报·觉悟》发表沈雁冰署名冯虚的
1921年10月9日,《民国日报·觉悟》发表沈雁冰(署名冯虚)的《< 对于介绍外国文学的我见> 底我的批评》。 1924年10月9日,翻译家林纾(琴南)逝世。 1936年10月9日,鲁迅作杂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标志以学校前身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作为标准字
标志以学校前身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作为标准字,传递百年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标志主体图形构成人字造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造型又体现学校的土木、建筑、机电、电子电气等学科背景。 标志左右以线条进行组合,向中间汇聚,象征着学校两校合并,不断融合、发展、壮大;又构成台阶的图形,寓意学校不断前进,稳步向上发展;六个L线条汇聚也体现出学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