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
【中央社28日专电】猪流感袭击全球,马来西亚前日起已开始在机场入境大厅设立检疫站,测量疑似病症乘客的体温。 这些乘客在飞机上时即被要求填写健康申报表格,表格问题主要为“是否曾到疫区”、“有否发高烧达摄氏38度或以上”、“有否咳嗽或呼吸困难”、“有否曾与疑似病例接触”,若上述任何1个选项的答案为“是”,在抵达入境大厅时,驻扎在机场里的医护人员即对这名乘客进行简单的检查。 若乘客出现明显感染猪流感的症状,他即被要求到机场另一处做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一旦出现有被隔离的需要,就会被送往距离吉隆坡国际机场车程约30分钟的双溪布洛医院(Sungai Buloh Hospital)就医
【记者吴清池澎湖报导】海巡署第八(澎湖)海巡队于今21日20时35分及22日9时40分接获第十三巡防区指挥部转望安卫生所通报,有7旬老翁因败血症引发感染、及96人瑞下肢蜂窝性组织炎及相关病症,急需就医,请求派艇协助。该队接获通报立即派遣线上PP-10038艇紧急前往后送马公就医,并由第十三巡防区指挥部通报安检站、消防局协处,顺遂达成任务。 澎湖海巡队6月21日10038艇执行进驻七美勤务,巡弋七美、南方四岛、花屿周遭海域安全及秩序维护,是(21)日20时35分、22日9时40分许分别接获望安后送任务,该艇接续执行各别搭载伤患、家属、护士等3人,考量患者现况,以最大安全速率及妥适照护方式执行,分别于(21)日22时、昨(22)日11时抵达队部,病患交由消防局救护车载往三军总医院澎湖分院就医,家属对于海巡协援,一再表示谢忱之意
(澎湖县西屿乡)澎湖群岛灯塔系列(二)......渔翁岛灯塔(西屿灯塔) 渔翁岛灯塔(西屿灯塔),以难易度而言,应该算是澎湖群岛中,最好造访的灯塔了,它就位在西屿的外垵,从马公出发,过了跨海大桥,一直开车或骑车到尽头,就会到达渔翁岛灯塔了。 渔翁岛灯塔的历史要从清朝说起,最先由清乾隆于四十三年(1778年)在现址盖石塔,并于顶端点燃灯火,再于道光八年(1828年)改建成油锅式灯塔,但因为油锅的火光依旧微弱,对往来船只的安全还是有所威胁,所以英美等列强要求清廷兴建灯塔,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来现场堪察,并于1875年由英国技师韩德善(David Marr Henderson)设计及建造,为国家二级古迹。 渔翁岛灯塔也是台湾目前历史最古老的灯塔
位置:马公市区第二渔港(菊岛之星旁) 淡水有个人尽皆知的渔人码头,澎湖在这两年也诞生了一处渔人码头,位于马公第二渔港,以菊岛之星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区域。 第二渔港原为马公地区作业渔船停靠的基地,站长小时候对于第二渔港的印象就是油污、鱼腥味、以及不断转动的制冰厂马达声。过去两年县府花了不少预算整顿第二渔港的环境,先是铺设木栈道,设置滨港木桌椅、接着也将中油设置渔港区的渔船储油槽漆上光鲜亮丽的彩绘图案,制冰厂的墙身也成了彩绘壁画,最后菊岛之星的落成启用加上广场上的水舞,第二渔港换了渔人码头这样的招牌重新出发
位于澎湖马公市区,有栋引人注目的绿色古老建筑,它就是旧时日治时期的澎湖邮便局,建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 三月二十七日。 当时“洋风建筑”盛行,加上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因而造成“和洋混合风”的建筑设计,第一眼看见澎湖邮便局,您会对于它的屋顶感到惊艳,因它采用“切角顶”型式和铺设水泥制日式文化瓦,从远处欣赏,形状仿佛一顶器宇轩昂的日本幕府将军头盔;它的窗户则采用典型巴洛克建筑“方形窗”设计,墙壁 位于澎湖马公市区,有栋引人注目的绿色古老建筑,它就是旧时日治时期的澎湖邮便局,建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 三月二十七日。 当时“洋风建筑”盛行,加上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因而造成“和洋混合风”的建筑设计,第一眼看见澎湖邮便局,您会对于它的屋顶感到惊艳,因它采用“切角顶”型式和铺设水泥制日式文化瓦,从远处欣赏,形状仿佛一顶器宇轩昂的日本幕府将军头盔;它的窗户则采用典型巴洛克建筑“方形窗”设计,墙壁为澎湖当地咾咕石造承重墙,外墙饰面使用“水泥浆打毛”施工法,整栋建筑物为当时典型的小型公共建筑标准样式
该店开业至少超过二十年,许多老澎湖人都是老主顾,以前是在马公机场二楼的餐厅营业,后来迁徙回马公市区,所以叫做机场老牌牛肉面。餐厅内可容纳约三十余人,用餐环境干净明亮,点菜率最高也是餐厅主要卖点的莫过于牛肉面跟排骨面,喜欢牛肉面的一定要过去尝鲜。 他的排骨面跟饶负盛名的福台排骨面作法上有所差异:机场的排骨面加上一些中药秘方下去熬煮,让汤头带点中药的清香,而福台排骨面则是把冬瓜跟排骨以及冰糖一起炖煮到烂,汤头比较甜也比较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