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
纽约市的商业化都市农业,带来了令人怀疑的环境收益。显示并没有显著改善都市的粮食安全。这些是来自近来对于纽约市的研究案例的结果
本课程面向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及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理论实践有兴趣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分析城市发展的原理、了解建设城市所遵循的科学与艺术的双重原则以及掌握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具体运行程序和控制手段。 该门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过程中的经济性问题,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城市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城乡空间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五个板块,涉及到政治、经济、建筑、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等众多知名专家撰写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以"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为主题,就未来城市化所涉及的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空间分布和主体形态、产业与就业、公共服务、绿色城市化和有效的城市化管理和治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发展报告2010》提出的"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立足以人为本,注重在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城市化进程,主张有序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实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用地的人地挂钩、财政支出的人钱挂钩;以城市群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以"两横三纵"城市格局为空间布局,突出地区特色的和多样化的产业与就业结构;强化公平分配的城市公共服务,创新城市化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加快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一体化预制泵站是用于提升污水、雨水、废水的重要设备。 玻璃钢一体化预制泵站可完全取代传统混凝土泵站,不仅能为水提供一定液压动力,还能收集一定范围内的雨污水,保护环境。 玻璃钢一体化预制泵站有以下优点: 1、泵站筒体采用新型玻璃钢材质(FRP/GRP)制成,由电脑控制缠绕设备一次性缠绕成型,具有整体性好、强度大、耐腐蚀能力强、不渗漏等优点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交通标志杆的发展也源远流长。在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学科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交通行业的从业人员无疑做了很多属于交通工程学范畴的工作,并且对交通工程学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交通工程学进入我国,受到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部门、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管理单位、有关学校科研机构的普遍重视
社会在不停的向前发展,很多工厂也朝着新技术、新能源进行发展,现在在污水处理方面呢,很多市政工程都会选择一体化预制泵站,而且呢,采用的是地埋的方式安装,因为它采用的是这种安装方式,所以又叫做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现在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自身的优势非常的多。 一体化预制泵站呢,与传统的混凝土泵站相比有特别多的优势,主要是可以进行量身的定制,根据地势、地质、水体的情况,可以提供解决方案,而且我们的排污泵采用的是自动搅拌的装置,与粉碎栅栏结合,无堵塞,提高了泵站的污水处理能力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马爱平)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匡文慧团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辅以历史地图等,应用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结合数字化解译方法,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扩展过程,监测了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不透水面和绿地组分等空间信息,揭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城市扩展的驱动作用。 匡文慧介绍,中国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10.64%增长到2018年的59.58%,年均提高0.71个百分点,到2018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的4.29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用地面积由1949年的0.56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7.48万平方公里,增长了约12倍
1、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旧标准,国土空间规划未批复前扔在使用): H23 港口用地,指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港口用地为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属于建设用地。 2、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和统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基数的通知》 自然资办函〔2021〕907号文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年11月版: 1204 港口码头用地指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用于堆场、货运码头及其他港口设施的用地,不包括港口客运码头等交通场站用地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会议强调,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涉及各方利益重大调整,必须审慎稳妥推进。 这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改革更加有效
四种道路系统同城市布局结构的有机组合,可以使交通在整个城市道路网上实现必要的快慢分流,机非分流和人车分流,充分发挥各种道路设施的效率,加快城市交通运转,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城市交通的繁忙导致了人与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对日益加剧的城市交通、噪声、废气、阻塞和公交拥挤感到烦恼,对从前没有机动交通的宁静、安全且具人情味的城市环境更加怀念,人们开始寻求在既有方便的交通服务、又不受机动交通干扰的安全的步行环境中进行活动。这些要求和愿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趋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