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品
香港艺术中心将举办将二零一四年度旗舰展览,标题为“Unseen Existence: Dialogues with Environment in Contemporary Art”。今年展览由著名台湾策展人曾文泉策划,分为四个次标题:在“以‘能量’作创作的灵感”中,艺术家直接把能源的产生模式及装置套用到创作上;在“大自然环境,被人类的过度破坏”里,艺术家在视觉上捕捉了人们过度开采以致地球环境恶化的后果;“艺术家对环境的关心”的艺术家运用各种方法和媒介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关怀和对可持续性或生态修复的这些议题的关注,而“艺术家的新发现”则会是一系列对生态进行反刍的创新作品,或可能提供一个思考我们正在生活的这个地球的新途径。
据悉,天翼物联开发者大赛创办于2018年,大赛旨在全面开放中国电信优质物联网资源鼓励全球物联网开发者基于电信物联网平台能力及产业资源进行产品和方案创新。 自启动以来,大赛共吸引了来自物联网领域诸多企业、行业协会及高校院所的700多个创新作品参与,其中仅本次比赛就吸引了超过400个项目参与报名,超过40万人次在线观看,最终,18个企业组项目,28个高校组项目获奖。 喜报|赛特威尔荣获“智慧消防”“中国消防产业十大人物”二大奖项! 在本届大会的颁奖仪式上,赛特威尔斩获2020(第十二届)消防行业品牌盛会“智慧消防”奖,赛特威尔副总经理张益波先生荣获“中国消防产业十大人物”奖
11月29日至30日,琅琊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宝山学校成功举办,大赛由区科协联合区教体局共同主办。 本次大赛以“创新 体验 成长”为主题,经过校级初评推荐后,共收到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作品87件,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作品142件,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作品25件,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19件。琅琊区科协邀请专家评委为参赛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评选出30件优秀作品代表琅琊区参加滁州市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自2013年以来,绿色产品奖在全球范围内认可、展示和推广可持续设计产品的**概念和实施。 项目可从现在起至11月7日提交,之后将通过三个阶段的程序选出获奖者。 绿色产品奖针对的是那些产品在市场上代表了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替代产品的初创企业和公司
本文摘要:近日,由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李国芬教授、魏洋副教授指导,陈冬剑、周正伟等同学已完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新型嵌入式钢筋强化竹结构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土木学院历年来推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环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先后制订了《学风建设合格奖励暂行办法》、《学风建设合格系由(室)及教师奖励暂行办法》、《甄选与培育杰出本科生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调动系室、教师、学生等多方热情和积极性,增进和助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近日,由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李国芬教授、魏洋副教授指导,陈冬剑、周正伟等同学已完成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新型嵌入式钢筋强化竹结构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由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共同组织的大连理工大学第一届科普创新作品竞赛于2022年11月28日至2023年2月25日期间顺利开展,来自学校10个部院的90名选手、40支队伍报名参赛并提交项目作品。 竞赛组委会组织了学校相关专业的评委对各竞赛选手所提交作品的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等方面进行了评审,最终在40个参赛作品评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现将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2月28日至3月2日17:00。 如对赛事结果有异议,请向竞赛组委会实名反馈,联系人:张世凯,邮箱:zskDUT@163.com
2019年5月6日,贵州省科普创新服务中心专家组成员及《今日漫谈》节目组成员应邀到贵州民族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基地创建人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原院长夏五四教授热情接待了各位来宾,并向大家介绍贵州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于2008年,2010年被贵州省科协评为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的主要工作是培养本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到创新基地学习一些创新方法和进行创新实践
为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近日,建平县科协、建平县教育局联合举办2022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311件。其中科技创新作品小学组获奖38项、初中组获奖6项、高中组获奖2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组获奖作品33幅;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获奖项目14名;科教方案获奖5名;根据参赛综合表现,评选出科技创新学校3所
求学时期专修西画,尔后接触陶艺,转而进入立体雕塑领域,擅长浮雕。“木料”为其喜爱之创作素材,进而延伸至“木工车床”,长期自学并钻研此领域,将绘画与雕塑融合深耕,探寻车木工艺新的可能性。 成果展演: 驻村期间期望能深入了解当地人文环境特色,揉合在地文化元素于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