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
编者注:日前,***院士宣布,杂交海水稻技术攻关路线图已完成,将在全国六个省全面开展耐盐碱杂交海水稻试种示范攻关,力争2020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希望,未来三年内,在全国推广种植一亿亩杂交海水稻。 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执笔的《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日前发表在《中国稻米》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4月7日,中国科学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徐力刚站长、胡耀辉副站长和王晓龙副站长一行5人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开展合作交流。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研究组组长钟爱文博士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圃,并就关心的水生态与水生植物问题现场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上,黄宏文主任对鄱阳湖站徐力刚站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路易达孚“乡村创变者”可持续农业青年行动由路易达孚基金会、路易达孚集团创立,是“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简称“知行计划”)核心项目。项目开展三年,计划支持10余所农业类院校大学生团队开展实践,为大学生提供在线可持续农业知识培训,支持大学生深入农村,面向中小农户进行可持续农业调研、普及可持续农业知识、传授可持续农业技术、开展可持续农业特色行动,以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2019年12月-2020年1月,路易达孚与知行计划聚焦可持续农业主题开展调研,走访10余位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并作为首次开展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项目,面向102名知名农业类院校大学生、24个地级市的92个县/村、169户中小农户及村级农村合作社进行调查,深度了解中国可持续农业政策、可持续农业技术应用、可持续农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实践现状及需求
主讲人介绍: 蒋琳,1982年11月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2005-2012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技术与信息学硕士和动物遗传学博士。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20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2017)和“青年英才计划A类人才”(2014)等
湖北莱克集团致力于培育小龙虾新品系和品种。筹备3年打造了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并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力争在5年内培育出生长速度快15%、个体大30%、抗病能力强的小龙虾新品系。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已建成1万多㎡现代化育种车间,3000多㎡仿生态繁育水泥池,150亩种质资源库,3000亩小龙虾良种选育中试基地以及4万多亩生态繁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海洋所”)作为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908专项海洋调查研究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科院海洋所始终以一盘棋的思想抓好项目管理工作,以质量为管理主线,在完成项目指标要求的同时,强调综合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10月在青岛召开(具体地点及会议日程见第二轮通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
3月16日,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党委书记何世潮、安徽科技学院教授、安徽省饲草、蔬菜、玉米种质资源库负责人李杰勤、胡能兵、黄伟东等一行6人来我院资源所调研交流,资源所所长赵涵主持接待,支部书记李胜及学术骨干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座谈会上,赵涵对何世潮一行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资源所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学科建设、人事人才、成果转化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双方围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库圃建设、研究生联系培养以及党建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会后,何世潮一行参观了资源所种质资源中期库
IM电竞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强省会”行动的决策部署,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充分协商,在明确责权的基础上,决定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并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本次战略合作,将为园林绿化工作充分支持昆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也将促进昆明市园林绿化工作科学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原则,本次战略合作签订后,将重点在科技平台、试验基地、研发人才等资源共享共用,植物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等协同创新,科技项目、科研成果联合申报以及人才培养、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努力提升昆明园林绿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广东省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依托8188www威尼斯,由8188www威尼斯、茂名市茂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于2014年分别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和科技厅认定。 广东省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现有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作物栽培与耕作实验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实验室、热带园艺作物实验室,土壤与植物营养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等6个功能实验室,设立了开放式的课题研究与管理制度,除承担各级政府下达的公益性项目研究外,广泛承接国内外各类生产主体提出的重点技术攻关任务。 十二五以来,广东省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以热带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热带作物高效安全生产和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控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作物高效安全生产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重点开展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农田环境培育与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先后选育并推广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水稻新组合近30个、辣椒新品种4个、菠萝蜜新品种3个、甘蔗新品种2个,建立了菠萝蜜和蓖麻种质资源库,鉴定了一批菠萝蜜和蓖麻的优选株系;向社会推广果蔬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水稻水肥耦合调控与直播技术、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一批作物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市厅级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9月14日,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的“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评审结果公示结束,我院申报的“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青春强国梦 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获批立项。 本项目以园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专家+研究生+本科生”科技服务智库团,建设科普研学课程,以“场馆科普+驻地科普+云上科普”的传播方式,面向大学生、青少年和“三农”人员及社会公众,科普了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现代化设施装备、生产栽培技术以及植物文化等内容。 本项目的获批及实施,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感知民情民意,激励了大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事业,践行和弘扬了“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对进一步促进我院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