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625105、21805241)的资助下,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的团队在无机材料合成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提出了无机离子聚合反应的新概念,利用无机离子寡聚体的聚合与交联实现复杂形貌材料的连续结构制备。相关成果以“Crosslinking ionic oligomers as conformable precursors to calcium carbonate”(以离子寡聚体为前体交联制备碳酸钙)为题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在Nature(《自然》)。论文链接:[URL] 无机材料合成一般遵循“成核与晶体生长理论”,往往得到微米尺度粉末颗粒
【本专业】栽培拥有坚 实的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层面的基础学说、根基常识与较强的实验技能,理解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基本原理及专注本领,能够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及公司,环保、化轻工、医药、日用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教学、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处理等工作,具备任职于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装置的设计与放大与料理本领的高等工程技能能人。 吸收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观点学问与实验才智;掌握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传递过程的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的根基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化工技巧经济解析和生产运行治理的基础知识;拥有化工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与新技术研究、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才能。 轻工、冶金、能源、化工、环保、炼油、医药等部门做事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党委书记,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光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纳米评估中心副主任,国家纳米中心学术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无机化学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1996-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
化学教研室有一支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共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实验员5人,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治学态度严谨,执教态度认真,具有团结一致、努力向上的正气。 化学教研室面向全校环境、水保、园林、生物、林化等专业开设无机、分析、有机、物化、仪器分析、胶体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12门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并开设部分研究生课程。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或学校教改项目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主持学校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EI、SCI收录;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教材等7本;主持的教改项目多次获奖,其中高等林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课题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并有4名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三等奖和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
【本科】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英才班、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硕士】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科学 【本科】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资班) 【本科】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物制剂、轻化工程、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物制剂、轻化工程、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化学系 成立于2008年7月,其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目前在编教师共13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实验师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教师中4人拥有博士学位,9人拥有硕士学位
物理学专业围绕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光子科学等主要方向,依托凝聚态物理和光子科学研究部、电镜中心、同步辐射装置平台和纳米加工平台,以及张江科学中心的大型光子科学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利用张江地缘优势,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视野宽广的物理学人才。物理学专业旨在打造学生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科研实践培训,使其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较强的实验或研究能力、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在凝聚态物理、量子材料、微电子、低维材料,光子科学,超快动力学等有重要发展前景的科研领域中具有创新的基础、动力和能力。与此同时,本专业已和中科院相关院所开展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并充分发挥与材料学、化学的交叉特色,科教融合,为物理和相关领域输送优秀的科研或创新创业人才
2、具有扎实的有机与无机化学基础,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4、具有英语四级或者同等水平的读写能力者,优先录取。 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道德修养,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研究、开发、设计、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精细化学品化学及实验、涂料工艺学、表面化学、化学工艺学、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计算机在化学上的应用等。 专业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石油、通讯、航空、建筑等行业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和管理工作,同时也适合于从事于工业分析、食品加工、环境保护、高分子材料开发等相关行业和部门。
邦博尔武汉卫校网,武汉卫校动态,武汉卫校专业,武汉卫校招生信息,武汉卫生学校大全。 医学检验招生类中排名73,地区排名1。 这里有武汉同济卫校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医学检验培养目标、医学检验就业措施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