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学会
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月16日,应中国核学会的邀请,以欧阳敏盛为团长的台湾核能科技协进会(以下简称台协会)代表团一行20人访问上海核工院,就两岸的核能发展情况进行了友好交流。 上海核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严锦泉主持核能技术交流,对台湾友人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上海核工院副总工程师顾申杰就本院的技术研发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ap1000依托项目、后续项目进展情况和重大专项cap1400研发、设计进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10月19日,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中国核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委、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承办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山东省烟台市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低碳未来”为主题,将同步举办中国核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2021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2021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2021中国(烟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装备博览会、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晚会等活动。论坛期间,来自能源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能源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等,将围绕综合智慧能源、氢能与储能技术、中国碳交易发展、城市能源变革与低碳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核能综合利用、核应急、核技术应用以及中英海上风电合作等话题展开研讨,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山东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烟台市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市建设建言献策
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电发展将迎来哪些新趋势,哪些新技术将引领世界核能顺利驶向清洁、绿色、安全的方向,其间中国又将扮演什么角色?昨日在第二十五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上,与会专家就此展开了讨论。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在大会上表示,核能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已成为全球携手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核能在我国也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目前,中国在运核电机组36台、在建机组20台,总装机容量约5693.5万千瓦
发布者:出版社发布时间:2019-09-20浏览次数:48 2016年4月8日,首届中国核科普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本届核科普奖最终评出53个奖项。其中,我社卢尚坤、龚晨策划,薛力、邹临怡责编的《绚丽核创新—从奥本海默到AP1000》荣获首届中国核科普奖图书类作品优秀奖,成为唯一获此奖项的高校
核物理学家 1935年11月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11日,第二届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主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指导,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主办,江苏核电、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当其时,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及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成为以“两个构建”为重点任务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核心驱动和关键内容
应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及河南省磁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吕广宏教授来校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学术报告。具体事宜如下: 吕广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进核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材料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理事,固体辐照效应计算机模拟(COSIRES)、聚变面对等离子体材料及器件(PFMC)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