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
谯仕彦,男,汉族,四川省阆中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创建了猪高效低蛋白质日粮技术体系和畜禽饲料中大豆蛋白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制了新型饲用氨基酸、微生态制剂和抗菌肽15种,研发了猪无抗生素低蛋白质饲料技术,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5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6项
2、品行端正,无纹身,无染发,无不良嗜好,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 本专业以先进制造业为背景,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为目标,注重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及设备管理等核心能力的训练;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面向工程实际,培养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CA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法制与实施、教学管理与改革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1991年创刊,由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主办,1999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自然科学版学术期刊,在国内正式发行。《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为综合性环境与资源研究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主要刊登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监察、环境法学、生态学、环境工程与产业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监测和研究简报、文献综述、科研信息快报
本课题组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励杭泉教授于1990年创建,以浓乳液聚合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基础,逐步拓展至多孔聚合物的制备与结构控制、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及其功能化应用、功能聚合物的轻量化技术研究等领域,已形成了以高分子物理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分子结构设计为核心、聚合物材料功能化应用为目标的研究特色。课题组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研究生20余人,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企业合作课题20余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拥有发明专利10余项
12月4日至12月8日,益阳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组织市局和各区县市卫监局医疗执法骨8人在长沙潇湘华天大酒店参加了全省中医药卫生监督现场监督执法培训。 开班式上,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罗志强局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把握大势,看清中医药监督执法面临的新形势;二是要走在前面,全面提升中医药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三是要严格要求,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培训班上,执法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知识》《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医疗污水的监督管理》《中医药服务卫生监督》中医药监督优秀执法案例评析中医药及经验交流分享及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模拟现场执法
王健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现任丹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学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丹东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先后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主持卫计委多项康复课题研究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工业设计方面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和能力,掌握产品开发、设计方向的专业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工业设计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产品系统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内容,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创造性地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并具备团体合作的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理论技术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表现技法及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 3.有较强的从项目立项到完成过程中的设计表现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
沈芳芳,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非公协皮肤专业委员会员。200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中参与发表《强直性脊柱炎男女临床特点对比—附178例报告》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该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主要课程:医用基础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免疫学、微生物寄生虫学、医用生物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人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方剂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影像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及中西医结合急症学等
4月7日下午,机械工程学科高端学术论坛在机电工程学院南九报告厅举行。西安交通大学洪军教授应邀在线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关于“装配界面设计”的一点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邱明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