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单位
浩瀚太空新添一颗“吴伟仁星” 北京9月8日电(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 北京9月8日电 (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8月10日,小行星2006 QQ23将以1674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距地球740万公里(0.049个天文单位)的高空飞过,但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研究人员称,这颗太空岩石直径约570米,距离地球740万公里似乎并不近,但已经近到足以将其归为“近地小行星”。此外,由于它在约0.05个天文单位(748万公里)以内飞行,所以也能被贴上“潜在危险”的标签
“天外来客”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并不少见,就地球而言,每年都会有超过5万吨的陨石或是太空碎片降落到地球上,而大部分的陨石在到达地球的大气层之前就已经被燃烧殆尽了,但人们对于这些天外来客还是感到既害怕又好奇。 而在2018年的10月19日,一颗名为“奥陌陌”的小行星突然闯进了太阳系。虽然天文学家每天都会捕获到大量来自外太空的星体,但是像“奥陌陌”这样的系外小行星还是第一次见到
人类飞不出奥尔特星云?包围太阳系的云团(半径1光年) 随着科技的光速发展,人类不仅可以遁地还可以上天,甚至是飞跃地球,直奔太阳系而去,例如旅行者1号探测器穿越了太阳圈飞向更远的地方,不过人类始终都无法飞跃奥尔特星云,这到底是为何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目前距离人类最远的一颗人造卫星,相对速度约为17公里/秒,速度是相当快的,如今大概飞行了43年。其中旅行者一号恐怖照片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并且探测器于2012年到达太阳系边缘,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人类很快就可以飞跃太阳系,因为太阳系的广大超过了人类的预想。 假设真的存在奥尔特星云,根据天文学家推测大概约300年才能到奥尔特星云的边际,飞跃奥尔特星云大概需要3万年,这还是计算机模拟推算的数据,对于人类来讲这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于2016年旅行者一号已经停止回转仪运作,大概在2025这个探测器已经没有电力供应仪器,所以飞跃奥尔特星云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人类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例如世界第一个行星探测器水手2号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为了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并在今天(8日)举行命名仪式。自此,在浩瀚的太空中,又多了一颗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吴伟仁星”的命名不仅是吴伟仁院士个人的殊荣,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月球探测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中国航天发展的高度评价
(maamx.com报道)北京时间2020年2月4日上午10:00,阿波罗型小行星2013 BA74近地,距地球仅0.00943AU,这是近期较接近的小行星之一,虽以天文单位来看似乎很近,但换算成常用的单位,实际上还有140万公里以上的距离。 阿波罗型小行星是以小行星阿波罗为首命名的一群近地小行星,“(1862) 阿波罗”则是这一群中最早被发现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轨道半径,但却会横越过地球轨道,其中有些非常接近地球,而对我们的地球造成威胁
浩瀚太空新添一颗“吴伟仁星” 北京9月8日电(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 北京9月8日电 (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说明 : 2003 年 12 月 18 日,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 (NASA) 公布 史匹哲太空望远镜 (简称 Spitzer) 以 24 微米 波频远红外波段侦测器阵列多波频成像光度计 (MIPS) 首次拍摄 北落师门 (南鱼 α) 星周盘面的红外光影像 。天文物理学家相信 Spitzer 所观测到这些环绕 北落师门 (Fomalhaut,α PsA) 运行 、半径达 370 天文单位 (AU) 的星周盘面尘埃与气体,就是 行星 形成前身。在 70.0 µm 波长的影像里,呈对称分布的尘埃南侧显然比北侧明亮,可能是稍早之前有适中大小的小星体互撞而显露出来;或是环面尘埃粒子受到一颗未曾显现的行星重力的作用而造成如此景观
【儿童报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自去年5月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后,持续将巡视探测获得的雷达数据传回地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大学等合作团队最新完成的分析发现,“祝融号”着陆区表面或长期有水活动,该区域地表以下零至八十米虽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科学家推测该区曾是一个古海洋,预示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人类宜居环境。相关研究结果现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是对火星研究的一项突破。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第四颗行星,介于地球与小行星群之间,距离太阳约1.52AU(天文单位),体积大小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重量是地球的十分之一,为类地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
浩瀚太空新添一颗“吴伟仁星” 北京9月8日电(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 北京9月8日电 (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