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奖
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2019年诺贝尔奖医学奖得主,分别为美国癌症学家凯林(左起)、英国医学家雷克里夫及美国医学家塞门萨。图/截自诺贝尔官方Twitter 2019年诺贝尔奖今天公布医学奖得主,分别是哈佛医学院教授凯林、英国分子生物学家雷克里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塞门萨,他们因从事细胞如何运用氧气的研究而获肯定。 今年61岁的凯林(William Kaelin)1979年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化学系毕业后,继续在杜克大学深造于1982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疟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多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
疫情丝毫没有减弱的架势,但是疫情一定会结束,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疫情结束后,积压的消费热情会剧增,但是任何的反弹都是暂时的,所以短暂的机会是医疗用品,长期的机会仍然是项目和人。 肺炎疫情当下的创业商机是什么? 疫情已经接近两个月时间,国内虽然得到控制,但海外的疫情蔓延正在加剧,曾经网络上有个非常火的问题:给你一个房间,温度合适,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出门,你能待多久?这个问题在疫情面前,似乎变成了伪命题。 疫情期间最怕感冒,如何通过食疗增强免疫力? 每天早起看新闻最新的疫情数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让全国上下为之担忧,大部分民众依然选择宅在家里,众所周知,除了要避免接触确诊和疑似病例,提高免疫力是每个人对健康最大的关切
生物大分子药物被认为是21世纪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中最有前景的领域,多用于治疗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等重大疾病。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也联合实施了“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重点开展抗体药物、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疫苗新产品的产业化,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把握全球生物技术药迅猛发展的战略机遇,针对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一批重大新药的产业化,形成一批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拟定于2012年11月24-25日在“第七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及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召开之际,举办“2012中国生物大分子药物发展高峰论坛”,围绕全球及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产业化应用以及中山市生物大分子关键技术平台建设、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等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中国,植物已被用于治愈5000多年。草药是中医药的核心。所有治疗方法中约80%仅包括使用草药制剂或现成的制剂
诺贝尔奖金质奖章(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金质奖章,左为正面,右为反面) 诺贝尔奖(汉语拼音:Nuobei'erjiang;英语:Nobel Prize),根据瑞典化学家A.B.诺贝尔遗嘱设立并以其姓命名的系列奖项。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国际性和永久性系列奖项,为国际最高荣誉奖项。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巴黎立下遗嘱,将其大部分遗产(约920万美元)成立奖励基金会,以其每年利息(约20万美元)作为年度奖金,以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我们今天并不是为农药唱赞歌来的,而是想讲一讲在农药漫长的发展史上几个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农药是怎么让一位化学家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又比如农药是怎么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吃回头草的重要性的。 通过三个小故事简明扼要的说明了农药的发展历史,通俗易懂
世界自然医学大会在泰国清迈市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1200多位来自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医学专家和学者以及联合国和泰国政府的有关官员,普遍对中医中药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对中医中药的发展和推广提出了一些疑虑和期望。 这次会议由联合国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国际自然科学院、泰国拉芒卡拉大学、泰国卫生部和泰国旅游局等共同举办
2017年4月17日至20日,应马拉维卫生部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率中医药代表团访问了马拉维。驻马拉维大使王世廷全程出席代表团公务活动。 18日下午,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会见了王国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