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近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陕西省2021年第二批备案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公告》,浙江东日下属子公司西安禾智数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围名单,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作为温州市第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浙江东日以农产品批发平台运营为主业,覆盖市场建设与开发、市场管理、物流配送、食品生产等相关产业。长期以来,浙江东日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秉持“让食材更健康、让买卖更简单”的使命,致力成为领先的农批平台运营商和服务商
我会推荐的“水稻新型广谱抗病遗传基础发现与机制解析”科研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日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22家成员学会推荐,经生命科学领域同行专家审核与评选,向社会公布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我会推荐的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李伟滔、朱紫薇、尹俊杰合作的“水稻新型广谱抗病遗传基础发现与机制解析”科研成果入选。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常年肆虐各个水稻产区,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
本报讯(记者刘盾)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奠基。该项目投资15.35亿元,将以“一室两区”模式在深圳拓展建设5个国家级实验室平台,以及3个以院士为核心的重点实验室。8个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
李君,学前教育专业兼职教师,教授。被聘为山东省保育员和育婴师职业资格考试命题、培训与鉴定专家。先后荣获山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高校三八红旗手标兵、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徐建中院士讲座通知——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创月系列讲座《一》 徐院士从吴仲华、陈学俊等老一辈科学家建立工程热物理学科出发,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和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几代科学家的深厚友谊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为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建设和工程应用做出贡献。并结合自身团队建设发展,讲述科学研究中所需传承的精神与力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实质与内涵,深刻阐述了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的传承与发展,真正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成就。 徐建中院士是江西吉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出的工程热物理学家
简介:吴一戎,男,汉族,1963年7月生,1999年加入中国***。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党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我是1999年入党”,作为一名有着将近20年党龄的党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2012年我当选为十八大代表,今年又成为十九大代表,我感到责任非常重大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第二十七届(2023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是当务之急。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企业,能够走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前列。 “过去十年我国新经济、新产业、新企业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我国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
本期课程将介绍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手术操作流程。 即刻修复是指种植体植入同期安装临时修复义齿,可满足患者即刻有牙的期望,更好的保留骨量及咬合关系,有利于咬合重建及软组织结构的稳定,减少节省患者时间和医生的椅旁时间,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本期课程将介绍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手术操作流程
欢迎来到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官网! 绿色航空动力研究所(简称“动力所”)是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下设的3个研究所之一。动力所围绕“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主线,在国内领先研究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系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产品设计研发和测试,在新型绿色航空动力领域不断探索与发展,最终形成汇聚国内重点高校硕博人才和企业高工,专注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系统创新方向的科研机构。 动力所现有专家顾问12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专家及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中科院热物理所、西安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的教授、专家及博(硕)士
各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 2019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我校分配到优秀教师奖名额2人(其中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1人),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 2.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近三年须连续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年完成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授课在64学时以上(完成学时为必须条件),且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在教学内容、教材、方法、手段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有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