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
“之前是剪刀将双链剪断后,仰仗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及修补的dna模板修补基因。现在不剪断,直接让碱基变身。”《科学》杂志2017十大突破中的碱基编辑器,是哈佛大学团队对crispr技术的改进,通过核心组件――“酶”的变化实现了编辑功能上的进步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高凯)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丽16日在北京表示,自新王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科学院已组织近3000名科研人员来京投资。流行病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将投资研发
北京思博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生命科学实验室装备、试剂耗材和服务的供货商及合作伙伴,自成立之初即致力于提供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两个领域实验室的科研和生产需求的设备、耗材及服务。经15年的发展,建立并优化了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团队,目前作为美国、欧洲等超过十家生命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在中国的总代理。 主要代理的品牌有美国ADS Biotec Inc.、美国IDEX PI、美国Agilent、美国Biofire diagnostic(原美国IDAHO Technology)、美国Emerald Biosystems、美国CustomArray Inc.、美国Hudson Robotics、意大利Euroclone、比利时ZenTech、比利时Trinean等世界知名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分析仪器制造商,销售的产品涵盖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的科研及临床、结构生物学蛋白纯化、高通量二代测序文库DNA/RAN质控、三代测序大片段(超过30kb)文库质控、全基因组外显子及目标测序外显子捕获、引物池合成、CRISPR/ Cas9 RNA文库高通量合成等
近日,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大林草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凝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林草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十大林草科学问题:1.林木干细胞发生、维持和分化的调控机制;2.木本油料油脂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3.人工林生产力形成的结构与环境效应;4.重大林业入侵生物成灾机制;5.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6.湿地退化过程与修复机制;7.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8.草原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形成与调控;9.林木活性成分代谢调控与转化基础;10.木竹资源利用的物理与化学基础。 十大林草工程技术难题:1.“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技术;2.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3.林草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4.木竹家居产品智能制造技术;5.人工林多功能协同提升技术;6.松材线虫综合防控技术;7.国家公园智能化监测管理技术;8.油茶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9.胶合板连续化制造技术;10.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制造技术
北京博迈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物技术产业;致力于为中国地区广大用户之所需提供量身定做的生物学试剂和专业技术服务。雄厚的资金投入、融二十年之精髓而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领先的研发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我们能为我国科研精英生产一系列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生物学产品。 我们的产品包括基因组DNA、质粒DNA、RNA提取与纯化,PCR,RT-PCR&qRT-PCR,DNA Marker,蛋白研究相关,电泳相关,感受态细胞,转染相关产品
(1) 有关政府卫生机构强制残障妇女接受绝育手术的内幕消息,经过报章杂志的披露后,前段时间在欧洲及美国几个国家闹得沸沸扬扬。根据报道,绝大多数受**①的妇女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牺牲者,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等国,甚至订有所谓的“优生学”政策或法律,②名正言顺地剥夺处于弱势者的生育权。③ (2) 跟着这波新闻浪潮一起出现的是,生物遗传工程方面突破性发展的相关报道,④其中又以“基因组图”⑤的破译最振奋人心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成为高频词。回顾过去一年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从“潜龙二号”首潜成功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中国科技创新可谓上天入地、硕果累累。网民们“用‘高铁速度’发展中国科技”的评论刷屏社交网络,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科技发展予以高度评价
10月8日至12日,第一届中德DNA修复与人类疾病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是2010年度DNA修复领域的最高水平国际会议之一,会议得到了中德科学中心的全额资助。 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宫辉力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指出,DNA修复与人类疾病,之间密切相关
类固醇激素是常用的药物,功能很广泛,但是副作用也很多。它们在体内的含量需要严密的调控,过多或太少都会引起病症。因此如何调控这些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便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强化了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的能力,使其能以前所未有的准确性复制人类疾病,有望彻底改变一系列治疗癌症的药物发现过程。 由澳大利亚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WEHI)团队开发的这项技术可激活任何基因,包括那些已经沉默的基因,从而能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和耐药原因。而且,研究人员首次利用这项独特的技术复制了一种侵袭性淋巴瘤,并用该技术鉴定出一个基因,该基因会使目前在澳大利亚使用的一种新型血癌疗法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