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
本专业的目标为培养具有宽广而坚实的数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科学实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既可在物理学、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物理、环境和能源等相关专业攻读研究生,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高科技开发及科学管理工作。 本专业的目标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使学生具有宽广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较强的数学和逻辑分析能力、动手实做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物理学发展现况,并且对最前沿的交叉学科有一定的认识,为学生下一阶段进行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专业研究内容有什么? 美国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专业是一门多课程复合性技术专业,学员在学校期内不仅必须学习培训建筑专业、基本建设政策法规、工程项目定价、建设工程采购管理等建筑学专业内容,还必须学习培训社会经济学、财务会计、统计学、会计专业等商科专业课程内容,另外还必须学习培训建筑构造社会经济学总论、工程项目项目风险管理,建筑项目成本费整体规划与操纵等交叉学科综合型课程内容。因而,学习培训较难,针对学员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规定。 美国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专业发展前景怎样? 美国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宽阔,关键包含国际性工程项目管理方位和项目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两方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1日讯 近日,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显示,文化产业管理等与“文化产业”相关学科正式进入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 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成为了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由于文化产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教育问题一直是行业人才培养关注之所在
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是生物分子成像的关键。在科学历史上,人们利用荧光蛋白“点亮”细胞内蛋白质 实现了生命动态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可视化。荧光蛋白技术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颠覆性研究工具之一
我校叶立群博士再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易娜 雷勇)英国伦敦时间11月16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了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在这份榜单中,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02人次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其中中国内地来自143所高校的931人次上榜,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叶立群博士在交叉学科领域入选。这也是叶立群博士继2020年首次入选后,第二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过去半个世纪是科学大爆炸的时代,论文数量的指数增长,其根本原因是各种新的学科组合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十年,计算机科学、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在不同学科攻城略地,通过与原有学科交叉而形成新的研究方向甚至学科。复杂性科学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雏形正是通过在传统物理、生物研究中引入计算机模拟工具,它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典型
《色谱》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于1984年创刊。《色谱》主要报道色谱学科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色谱及其交叉学科的重要应用科研成果及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与色谱相关仪器部件的研制和开发。 《色谱》常设栏目有特别策划、聚焦、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快报、技术与应用等
科技改造客观世界,艺术改造精神世界,科学与艺术同属于文化范畴,二者相互促进,合力探索未知世界。随着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与艺术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国际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提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教育理念,力推实现科学与艺术融合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前身为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由厦门大学、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创建设立,于2002年9月在思明校区开始正式运行,2003年通过验收成为厦门市工程中心,2006年获准筹建福建省高校微机电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更名为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2012年12月完成翔安基地建设。共拥有思明校区实验室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洁净室面积660平方米,翔安校区实验室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洁净室面积480平方米
本课程是数字表演新型交叉学科的入门必修课,教学内容凝练自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先进表演仿真理论和技术体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国家任务为导向,培养研究生交叉创新、科技报国、弘扬文化的意识和素养。 本课程是数字表演专业核心课,以服务保障党庆、国庆、奥运等国家和首都重大活动的科技创新为背景,将数字化表演与先进仿真技术相结合,建立全新课程体系优化和构建“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思政内容供给和教学案例,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知识、能力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黄天羽,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