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
发布者:张磊作者:发布时间:2022-11-2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师生党员骨干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2022年11月24日,生命科学学院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骨干培训班。学院师生党支部书记、委员、行政平台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培训。 会上,党委书记谢桂玲围绕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的使命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应对风险挑战等方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进行了系统解读和深入阐释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现代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现代作物生产技术{目标2},熟悉国内外作物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和应用前景{目标3},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目标4},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目标5}的卓越农学人才。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 2.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 3.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安全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及其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有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7.具有全球视野,关注作物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8.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应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 9.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文字表达、现代化媒体技术与他人有效沟通; 10.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与精神,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作物栽培学实验、作物育种学实验、耕作学实验、农事学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天任考研——清华大学医学部2022年考研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清华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在2016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生物学科(包括基础医学系)名列全国第一。两校合作,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和优良的学术氛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医学领域中强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清华大学内西北门往南100米医学科学楼 邮编:100084 天任考研——清华大学医学部2022年考研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清华大学医学部,2006年9月根据教育部、卫生部签署的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办学协议,以及两校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加挂“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牌子
为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进步,研讨我校“4-5-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3月10日,3月11日大连市高三英语和高一生物学科的教研活动分别在我校举行。 英语教研活动中,我校孙戈老师用合作探究的模式上了题目为《Grammar filling》的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的观摩课;生物教研活动中,我校赵丽芳老师结合日常教学的课堂实鹿闱蚣准读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体会》的专题讲座,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研员老师对观摩课和高效课堂的体会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赞扬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指出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对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引导性的建议,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12月16日,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与深圳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徐汇区卫健委副主任谢黎,牙病防治所医院党总支书记胡小维,执行所长、主任医师钱文昊,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刘宣勇,副院长史向阳等参加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谢黎指出,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的科研实力与医院的临床经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希望通过双方合作,进一步推动在医工交叉合作研究、科研成果临床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荧光PCR滤光片是一种新型的分子技术,在许多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基因表达分析、生物标志物鉴定和基因组等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荧光PCR滤光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检测样品量,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PCR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荧光PCR滤光片一般是由一块不透明的滤片和一层荧光标记物组成,其中滤片的角色是支持着所有的物质,以及将荧光标记物从原始样品中分离出来,从而允许荧光标记物在病毒上的专一性,同时防止影响重复实验中荧光信号检测的不确定因素
细胞生物学系一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劳动者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该系主要承担医学院的“医学细胞生物学”(本科生专业必修)、“高级细胞生物学”(研究生专业学位选修)和“医学细胞生物学专题”(博士生专业必修)等课程,并先后以主编及副主编身份编写了《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 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系主要围绕细胞生物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聚焦细胞生物学的临床转化,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细胞周期、细胞运动、细胞力学、细胞天然免疫、三维基因组、DNA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和食品质量体系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食品质量监测管理及技术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食品质量检测、管理和控制的专长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生产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食品理化及微生物等指标检测、食品生产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技能; 3、熟悉食品业的发展方向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政策、法规; 4、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6、具备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课题研究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近日,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省非线性力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通知》(甘科基函〔2023〕18号),甘肃省非线性力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中心由兰州大学牵头,兰州理工大学与兰州交通大学作为合建单位,周又和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王记增教授任中心负责人。 该中心是甘肃省为贯彻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推进落实《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按照《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甘科基〔2022〕4号),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布局建设的四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