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研究员
学部现有教职工262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人,博士生导师86人,教授(研究员等)7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9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7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4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1人、“学者计划”北京获得者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人选3 人、北京市创新人才3人、北京市长城学者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5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6人。 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人
医学博士,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副研究员、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年骨干、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骨干。研究领域:急、慢性肾脏病进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11计划”) 和广东省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王晓钢,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国家大科学工程指挥部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研究系统首席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聚变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的磁重联研究和复杂等离子体中波和不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研究员、美国Iowa大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高科技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所长,国际权威性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Physics-Space Physics》Associate Editor和《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编委等。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22年度教师系列职称、青年教授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兰州大学教学科研人员申请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学与科研业绩成果基本要求》(院发〔2019〕11号)《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申请条件》(院发〔2019〕12号)等文件,经6月27日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评议,6月28日党政联席会审议同意,现将2022年度教师系列职称评聘推荐结果公示如下,同时将业绩成果展览于天演楼二楼公告栏。 2022年学院教师正高空岗数:1,教师副高空岗数:1,合计:2。 公示期间为6月28日-7月4日,如有异议,请向学院纪检小组组长朱珊珊反映
本书作者田中靖浩是日本知名执业会计师及大学教授,他在详尽调查财务资料和各行各业后发现,目前几乎所有产业都已陷入低成本竞争浪潮,利润越来越薄。他认为,“卖力经营却不赚钱”的根本问题是:过度追求物美价廉,过度重视营业额。其实,决定利润多寡的关键,就在于定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等内容。业内人士表示,这将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发展和投资指明了新的方向,或引发新一轮乡村旅游投资热潮
简介:副研究员,男,1982年生,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微生物中心副主任。201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农学博士。主要应用Hungate厌氧操作、稳定同位素示踪、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和各种组学技术,开展厌氧微生物资源的收集与功能评价和石油厌氧生物降解机理和应用研究
近期日本所副所长王晓峰、办公室副主任王军艳、外交室副研究员卢昊、政治室助理研究员陈静静等一行4人,前往甘肃、四川,看望慰问了挂职干部。 11月25日,看望了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县委办公室挂职的孟明铭助理研究员,向他转达了单位对挂职同志的关心,并了解了孟明铭同志挂职工作的状况。 11月26日,到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看望挂职干部李书琴助理研究员
2016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生物纳米材料方向招聘启事已公布,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现将2016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生物纳米材料方向招聘启事公布如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共建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现根据科研工作需求,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室高远课题组诚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以及联合培养学生等人员,主要从事生物纳米材料的研究,具体包括超分子自组装,药物递送,分子成像,癌症诊断与治疗等
摘要: 长期以来,关于群体智能的研究主要将其视为一种自然现象,关注对群体智能现象的事后解释和规律总结,较少涉及如何主动构造出求解特定问题的群体智能系统。本报告首先对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中的典型群体智能现象及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了简要说明和分析。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对群体智能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