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
今天下午,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来访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参观交流,并为我们带来了第四期白泽诺奖论坛。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1945年,人们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根据这个可以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这就我们所说的核磁共振现象,如今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诊断领域
报告时间:2021年5月17日(周一)上午9:00 报告地点:武汉大学1区教4-202 北京谱仪III(BESIII)自2009年运行至今,已采集了国际上最大的tau-粲能区数据样本,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物理成果。BESIII实验中,末态带电粒子的径迹探测是极其关键的环节,目的是获取带电粒子的空间位置和动量,并重建事例顶点。探测器记录下入射粒子留下的原始信息,需要在离线数据处理中通过模式识别和径迹拟合,精确地重现出入射粒子的飞行轨迹,这就是径迹重建,其性能对BESIII物理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五量子位的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并成功地通过试验计算。 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是基于二进制位的,而量子计算机则基于“量子位”。二进制位只能用“0”和“1”两个状态表示信息,而“量子位”可用粒子的量子力学状态来表示信息,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复杂计算
1、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最小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部分称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什么是核反应和核能? 某种微观粒子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使核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包括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的过程叫核反应
二恶英,缩写为PCDDs。简单地说,PCDDs由两个氧原子结合,并且苯原子核中的一部分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这取决于氯原子的数量和位置。这两种物质通常被称为二恶英,因此二恶英不是一种物质,而是统称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利用高能重离子对撞,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快的闪光,其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攸秒(1攸秒为10的负24次方秒)。科学家说,这项技术将来可以用于观察原子核内部的情形。 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要精确研究分子光谱和结构,需要波长短的快速闪光
A:论文和专利都是技术的载体,论文审稿侧重考察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准确,发明专利会经过新颖性或创造性的审查,授权后获得独占权而受到法律保护,自己在先公开的论文会导致在后申请的专利失去新颖性或创造性,对于同一方案务必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 Q:专利申请为什么要趁早? A:1.要防止创意或产品推出前被模仿。2.相关技术更新迭代、层出不穷,慢一步就会导致他人先公开自己的创意而无法获得专利权
太阳能发电的能源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是太阳中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我们生活所需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是因为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后,再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如果温度上升气体将如何改变?科学家告诉我们构成的原子形成为的原子如氮会成两个氮原子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气体的离解。如果进一步升高温度原子的电子从原子剥离成为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这一过程被称为原子电离。 流星雨的电流体工作状态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放电电压气体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基
莱芜防辐射硫酸钡的屏蔽作用是通过材料中所含吸收物质对电离辐射的吸收完成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大体以下述两种方式进行,即能量吸收和粒子吸收。能量吸收以射线与物质粒子发生弹性和非弹性散射方式进行,如康普顿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