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梗巧用汉语“同音语素多”的特点,根据需要灵活替换同音、近音字词,可以说,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谐音梗的加持,平白的语言便多了层喜感,还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呢!
接下来便和小融菌一起探索谐音梗的“前世今生”吧!
一本正经的修辞手法
范仲淹曾曰:“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实际上谐音是能产生词趣的修辞格,是双关手法的一种。它既能体现语言精巧的智慧,又能表达一种含蓄的幽默,同时带来一种言外之意的深度,令人咂然,值得回味。
该手法可以说很常见,我们先来看 古诗词:温庭筠的“井底点灯深 烛(嘱)伊,共郎长行莫 围棋(违期)”;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情)”等。(PS:大家默写古诗词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会因此写错别字呢?)
再者 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名谐音,让读者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书中最先出场的人物甄士隐、贾雨村,暗指“ 真事隐、假语存”;贾家四姐妹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 原应叹息”。除此之外,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也都暗示了人物自身的性格或命运,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良苦用心。
另外 对联中能体现该手法的也有不少,例如: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员外扫园外、园外静、员外静。
以及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 同音异字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提示:“朝”同“潮”;“长”作“常”,也作“涨”。当然,由于断句的不同,会有几种不同的读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哟!)
除此之外, 歇后语更是常常用到谐音的手法。我们一起来猜猜吧: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你们是不是都答对了呢?
可爱有趣的塑普谐音
细细研究,有时候网络语中的谐音与词本身的发音并没有太大关系,全因那控制不住的乡音有了交集。那些年因塑普而闹过笑话也误打误撞在谐音界开了一个新天地。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游乐王子凭一己之力带火了“雨女无瓜”、“要你寡”、“亚子”等词,引发了全网嘴瓢,填补了“蓝瘦香菇”后塑普谐音界的空白。
给大家展示几个因塑普谐音而生的段子:
01
贾岛问:“是‘敲’好还是‘推’好?”
“如果你是东北人,那就是‘忒’好,
如果你是台湾人,那就是‘敲’好的哦!”
02
“帮我拿一下hai子呗,谢谢。”
“孩子?你什么时候有孩子了?”
“哦不好意思,是鞋子。”
03
室友书包背带断了,我说:
“没事,liao一下就好了。”
“嗯?跟书包聊吗?
给它鼓励让它自己好起来?”
“哦不,我的意思是缝一下。”
除了一口控制不住的乡音,谐音也可能从扮萌、装可爱中诞生。“小兔几”、“酱紫”等就是典型代表。
明明大家都是普通话二级甲等左右的水平,却一瞬间回到了幼童时期讲话不利索的阶段,这些男女朋友之间爱用的撒娇专用词,颇有靠着谐音装可爱求抱抱的“嫌疑”。
沙雕有内涵的人名梗
“你怎么了?”“我周震‘难’了。”人名与谐音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起来看看吧!
我说:
我喜欢李白的诗,陆游气坏了。(路由器)
这你得找欧阳修啊!
欧阳修不行的话去找王之换。(王之涣)
王之涣不给换的话去找蔡元赔。(蔡元培)
蔡元培不给赔的话去找黄庭捡。(黄庭坚)
黄庭捡不到的话去找李大找。(李大钊)
李大钊找不到的话去找猪八借。(猪八戒)
猪八戒借不到的话去找郭麒领。(郭麒麟)
不得不承认,文字真的太有魅力了。楼还能继续盖下去,感兴趣的话在评论区留言哟!(小融菌声明:仅供娱乐。)
风格百变的创意文案
你以为谐音梗只有沙雕属性吗?No!人家可是一个可盐可甜的“小仙女”呢!谐音梗与可爱风、网络梗、土味情话结合,竟产生了1+1>2的意外效果。不信?来看看吧!
01
旺旺雪饼觉得热了,会变成旺旺掀被。
02
转发这个紫薯,你喜欢的人紫薯于你。
03
煎蛋爱上了荷包蛋,它拿着吉他走到荷包蛋家楼下唱道:“ 这是一首煎蛋的小情歌。”
04
一人来东北被打了,他问大哥:“你为什么打我?”
大哥说:“你削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05
蜡烛:妈妈,我们的火苗为什么是一跳一跳的?
蜡烛妈妈:傻孩子,因为我们是精神小火啊。
06
我们的群名叫“淡黄的长群”。(小融菌Os:太上头了!)
谐音梗虽然有点无厘头,但真真是妙趣横生呢!如果有人非要改“谐”归正?告诉他:“duck不必!”
你还见过什么有意思的谐音梗?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温心 | 可爱的他们,你发现了吗?
解锁 | 当代青年的隐藏属性
非遗 | 妙手塑千秋
文案| 童蕊金梦琴 周许阳
编辑 | 新闻部
美编 | 周许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