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VR课程教学每校都有不同开课方式,都希望让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VR技术。图为文化大学资传系VR微学分课程上课状况(图/文化大学资传系提供)

目前在传播相关科系开设虚拟现实(VR)课程的学校有政治大学、铭传大学及文化大学,但各自开设的课程方式都不同,有产学合作、开设专门实验室和微学分课程。

文化大学资传系系主任柯舜智表示,开设学分课程需要先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再经过审核才能开课,后续的采购和师资也需要时间筹画,这样大致需要花上5年的时间,所以文化大学资讯传播系采用微学分课程的方式,请目前在业界的老师授课,让学生可以在10小时里学到VR基础的技术。

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则是与HTC和Samsung进行产学合作,由公司内的工程师向学生做VR教学,也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激发更多的创意想法。

铭传大学则是选择引进最新机器,目前已经有四个系所拥有专属于该系的VR实验中心,各系所的实验中心都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其中铭传大学传播学院命名为“VR暨未来媒体实验中心”,期许能用VR开发出更多在传播方面的应用,而非仅限于VR技术上的开发。

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林日璇表示,VR产业在台湾能否普及的关键在于今年硬件设备是否能降低价格,而在VR产业普及性还不确定的状况下,传播学系引进VR教学的重要性或许会被画上问号。

铭传大学新闻系专任助理教授陈彦豪表示,学校开VR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科技的探索,但学生在校所学的不仅是新科技上的操作,创造力与说故事才是最需要具备的。

林日璇也提到,在学校要学的是技术和创意发想,而且技术都一直在变,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去哪里都学得很快。

而元智大学资传系助理教授黄怡铮则认为,VR的技术其实对学生来说是容易学习的,所以元智大学资传系选择开设AR相关课程,但仍旧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更多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