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太和智库郭长林高级研究员——“‘三个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 2021年9月9日,“世界经济与政治双周论坛”第15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如期举行。太和智库郭长林高级研究员主讲“‘三个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魔鬼在细节”。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研究员主持,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键研究员为本次讲座的评论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杨群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詹仁斌研究员。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学术界同仁和古生物爱好者访问本所网站! 本所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14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选举委员和通讯委员等职
杨连喜,男,于200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UK)博士学位,曾先后就任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UK)博士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综合制造技术研究所(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研究员和美国法拉赛思能源公司(Farasis Energy Corporation)高级电化学研究员。现为美国开来科技有限公司(Caleb Technology Incorporation)资深研究员从事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推广。近10多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九项重要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王笃金研究员团队(高分子加工与形态研究组)致力于大品种高分子新材料创制、结构表征与加工应用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3. 聚酰胺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研究组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生老师有6人:王笃金 研究员,董侠 研究员,刘国明 研究员,赵莹 副研究员,苏允兰 副研究员,周勇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人:朱平 博士;高级实验师1人:刘学新 老师;客座教授3人。 2021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如下: 董 侠 研究员,1人(硕博连读研究生或者直博研究生)
索票地点:二教209(时间6月12日12:30—14:30) 何光沪,北京市人大代表,是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学者、人民网舆情频道嘉宾、曾作过题为《存在与人生》、《爱的内涵》、《从今日中国看儒教与儒学》的演讲。 何光沪教授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宗教学原理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特约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杨群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詹仁斌研究员。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学术界同仁和古生物爱好者访问本所网站! 本所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14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选举委员和通讯委员等职
2023年2月28日,我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课题二“村镇建设水环境胁迫机理、水资源承载力测算及优化利用研究”课题绩效评价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专家组成员有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郑向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子祺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工程学院副书记濮励杰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孙金华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彭建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杨林章研究员、南京大学许有鹏教授、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注册会计师田雪。会议由郭子祺研究员任专家组长,项目管理团队、各子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抗虫杨树新品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该项科研成果是以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韩一凡研究员所带领的团队完成的,韩一凡研究员也因此被国际名人传略中心认为“在20世纪这100年中,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的科学家”而被载入史册。从1994年至2010年,韩一凡研究员共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46篇;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多次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被林科院评为巾帼建功标兵。在与国外的交流研讨中,她的实验室被推向了世界,是为我国和国际杨树育种、林木生物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简介: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上海)资深经理(正处级)、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股权基金资质。曾任国开行总行产业规划处、金融创新处、科研管理副处长;2006年任美国通用电气(GE)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起草电动汽车、新基建等内参获中央领导及相关部委批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杨群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詹仁斌研究员。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学术界同仁和古生物爱好者访问本所网站! 本所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14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选举委员和通讯委员等职
10月26日,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开幕,大会揭晓并颁发“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6位科学家分获这两大空间科学奖项。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为首次设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军,分别获得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学奖和技术奖。 常进提出的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探测新方法,已应用于国际探测实践和中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号”
2018年5月26日,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2018届博士生与硕士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5月26日上午,研究所博士生李洪政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论文题目为《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篇章关系研究》,指导老师为晋耀红教授。答辩委员会由靳光瑾研究员、朱小健教授、肖航研究员、丁崇明教授、朱志平教授组成,靳光瑾研究员担任答辩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