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预估约有220万人,其中未妥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患在台湾预计有30至40万人,多为35岁以上族群,当中不乏尚未发病、未出现病征的乙肝病毒带原者,这些带原者在肝功能指数正常的假象中,肝脏可能逐渐受病毒侵袭而出现慢性发炎,未来更有可能持续恶化,转变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在基本健检中,都会包含抽血检验肝功能指数ALT以及AST,多数情况下,医师会依照指数的高低来判断肝脏健康。但台湾肝脏研究学会会长林汉杰指出,肝功能指数“正常”却不代表自己没有感染到慢性肝炎病毒,也不代表没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由于台湾自1986年起实施新生儿全面施打慢性乙型肝炎疫苗,使新生儿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从10% 降至近年小于1%,然而35岁以上族群当中仍不乏乙型肝炎病毒带原者,其发生率高达15%。林汉杰会长建议,30岁以上民众除了以ALT/AST指数来关心肝脏健康之外,也应该透过乙肝病毒量检测、肝脏超音波等辅助手段,更全面地照护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

由于目前尚无根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因此现在的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为主,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苏东弘分享,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医师会定期为病患进行病毒量检测,以确保治疗效果并追踪是否出现抗药性,9成以上病情可获得良好控制。

然多数台湾病患在治疗三年后会面临停药的考量,台大医院近年的研究发现,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导致的复发比率不尽相同,但平均停药一年的病患出现病毒复发的几率高达6至7成,其中约有5% 的病患会出现严重复发的情况,如肝功能指数飙高、出现黄疸,少数患者会出现肝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症状,但也会有幸运的患者稳定控制病毒,甚至治愈乙型肝炎。因此苏东弘医师建议民众在停药期间需要定期回诊,请专业医师协助监测病毒量以早期发现复发。

目前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十分有效,乙型肝炎用药半年后即可将病毒量控制在机器可测量范围以下,丙型肝炎更可在3个月疗程内根治,然而**宏会长特别提醒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完成治疗后,除了定期回诊进行肝功能以及肝脏状态追踪之外,患者仍应每年进行肝癌筛检。

**宏会长也分享,过去曾有研究指出,肝炎疗程对于肝癌高风险族群而言,可延后肝癌发生时间,却不一定能避免肝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