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徒贤达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相当多元,虽然在知识结构上,可划分为行销、人资、财务、生管,以及策略与组织等,然而在真实世界里,行销议题必然会和人事管理及生产、研发等问题相互连动;生产与作业也不能脱离成本或法令。而且表面上散见在各部门的问题,往往背后都有策略与组织上的原因,而一切的决策与执行,又离不开行为面的领导与沟通。因此,在思考或讨论这些问题时,应该广泛考虑这些因素间的因果或互动关系。再者,产业各有不同特性,教师也不得不对各产业的实务略有了解,在为学生解惑或主持讨论时,才能更合乎实际情况。换句话说,在教学上,大家对教师的期待是“广博”。现代大学教师被赋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要进行研究就必须专精。因为若希望在某一议题上进行研究,或产生若干新的知识,首要之务,就是必须对该一议题过去相关的文献或研究成果有完整的掌握,若希望做到“单点突破”,就势必选择范围狭小的题目。到了近代,几乎每一个“小题目”都有大量的观点、文献或研究成果,研究者必须了解其内容,不仅要适当地引用,还要在这些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且“更高明”的论述,再设法用更复杂、更深奥的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这些想法。统计方法越复杂,所需样本就越大,又带来研究上更多的挑战。大学教师的角色究竟应该更接近“教育者”,还是“知识的创新者”,社会必须深思并有所取舍,才合乎实际,而且在不同的学科,也应不同。因为能做到“金字塔”的人,毕竟太少了。更多今周刊文章: 东北亚“一体化”时代来临? ______________【Yahoo论坛】系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文章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