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学测结束没多久,萌生了在外面租屋的念头。或许是高二参加台大资管营,住在男一舍的时光太快乐;或许是小说中和室友合租的情节太让人向往;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高中三年通勤的时间太痛苦吧。

从泰山要到台北最快、最便宜又最快的方式是搭政府补助的免费巴士到台北车站,尖峰时20分钟一班;离峰时则最多1小时1班,虽然是直达车,中间不曾停靠站,转捷运到附中也得花上一小时,这还不算等车的时间。

我是一个重视时间重视到近乎偏执狂的程度,因此我会算好搭捷运到台北车站的时间,计算差不多到等车地点时只要等三分钟车子就会来的程度。但算这么紧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因为一些意外(例如遇到同学,得放慢脚速陪他;或是低估了从教室到捷运站的距离)而搭不上,如果是尖峰的话仍然要等20分钟,就更不用说离峰了,等四十分钟到一小时都是常有的事。

虽然20分钟对许多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我而言,可以说是近乎不可饶恕的浪费,然而,如果前置量拉长一点,等车的时间又白白的浪费了,不管如何几乎都会有时间被无谓的浪费掉。

大概是这样对时间很敏感的态度,让我开始想要在学校附近租屋以节省时间。逛了一下租屋网和PTT的租屋板,一个月租金约落在5000~7000,的确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花费。但是我换个角度想,却又觉得租屋似乎不是那么不划算的事情。

我一天花在通勤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出头,以基本时薪(写文当下基本时薪140元)来算,一天就浪费了280元;假设一个月有20天要通勤,那便是5600,再加上交通费,这么一算,似乎以一个月5000的租金来算,反而是很划算的?

当然,这样算有许多弊病,其一是通勤的时间不是白白的浪费掉,可以利用时间读书。但高中通勤的时光,我试过读书,因为是捷运转公车的缘故,时间是被分割成好几段,在捷运上的时间、移动、等待、还有在公车上的时间,一段时间最长通常不会超过半小时,有人说琐碎的时间很适合拿来背单字,但我背单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站着背单字的效率极低;拿书来读也试过,但我搭的公车通常人都非常多,拿书读不仅影响他人,翻页时若没握紧扶手也容易踩到他人。

综上所述,通勤一段时日之后,我就把通勤的时间都拿来滑手机(通常滑PTT、FB,看一些文章)、听音乐、闭目养神,这样的做法是我暂时认为的**解,只是这些时间所带来的产值实在不太高。

说到产值,这种算法的弊病之二,是我一个小时的产值真的有140吗?140是基本时薪没错,但那前提是我把这个时间拿来打工。不过大部分情形下,人们节省的时间,最后是被挪到娱乐、休息,而不是工作。如何解决产值过低的问题,我的方法有二:一、作时薪较高的工作,例如家教,以拉高所有leisure time的平均产值。二、降低不必要的休闲1,例如打电动;话虽如此,其中的取舍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学习。

不过,租屋的意义或许并不限于省时,还有尽可能控制自己人生的意义在,这部分由于租屋时日尚短,留待之后补述。

争点在于,哪些休闲的产值是比较低的?和系上同学打牌、打麻将产值几何?若说打麻将本身,产值当然极低,但打麻将的过程却对交际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取舍困难的地方。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