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真的是“自不量力”,因为这是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争论的“议题”,岂是我们能够回答的。
背诵方面:
我们看到一些小小孩,能够随口背诵唐诗,弟子规、三字经,都会羡慕不已,赞叹之余,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如此。一些“过来人”,年长时“再度”朗诵这些诗词歌赋,都感到“回味无穷”,激赏这些诗词的意境,觉得小时虽然辛苦“强记”,以后却感到“受惠”不少,因此觉得小孩虽然未必理解背诵的内容,但是小孩记忆力好,就应该去背诵这些教材。这里需要有点区分,如果有人提出背诵唐诗、古诗、弟子规、三字经等,不接触文字。既然不是为了识字,纯粹就是背诵,就另当别论,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如果你的孩子中文是母语,记忆力强,背诵可以轻易完成,我们也乐见其成。
识字方面:
我们没有“大数据”来了解多少孩子透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会识字,或者说我们不知道二者的关系,就是朗读、背诵这些文字教材跟他们日后“阅读”能力的关系有多么密切,是不是孩子一定要透过朗读和背诵这些教材,是学会识字阅读中文的最好的起步方法。我们的理解:
有些人会说以前的孩子都是通过学“古文、诗词”来认识一串文字的。我们的保留态度是: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是能够采用这样方法学习中文,识字成功,而且顺利地过渡到能够独立阅读,喜欢阅读?
乐乐丛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早点尝到阅读的“甜头”,配合我们的点读笔,反复“听、读”,观字形,听读音,看图义,让识字和阅读相辅相成,达到培养孩子基本阅读能力的目的,顺便识字。
以上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严格来说,以上二者彼此并不矛盾,想两者齐头并进,也是可以的。只是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现实有时需要“取、舍”,我们提出看法供大家参考,最终目的都是一样,期望孩子早点阅读、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