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认为,对孩子屡劝不改的行为,应用严厉责罚的态度才可把失控的局面控制下来,并一直信以为是“真的教养孩童”的迷思,究竟当中有着什么可能的危机衍生呢?严厉的父母是权力的象征,即家长对孩子执行责备时,两者已经不再是处于平等的沟通关系,而这种纵向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无意识地模仿,而渐渐地也想渴望拥有权力的**。随后,孩子会开始以全面服从,或是彻底反抗来向家长制造及展示自己能有掌控局势的实力。因此,当家庭的关系建基在追求权力及虚荣心时,一家人是不会有成长的动力,因它的存在不再让人思考、不会警告自己作反省、不会教导自己,而只会不住地彼此对抗,直至不能收拾的地步。
曾访问过无数位学生﹕“当被父母呼喝及责骂时的心情是什么?”他们的回应令我感动万分﹕“内疚和后悔。”他们表示,深知自己犯错而令父母难过,但当下听到父母狠狠的恶评时,心里就不想认错,因为感到不愤﹕“双方不开心的同时,为何只有一方才可以用大声疾呼的语气来发泄情绪?”因此,我要提醒家长,当执行处罚及用言语作威胁时,孩子只会感到心烦、觉得自己特别愚蠢、也会认为父母不想再注意他,但最不值的代价就是夺去了孩子想进步的活力,最后使他们更顽固、更我行我素。
我认为一家人能相亲相爱,必先放下谁输谁赢的衡量标准,因为“亲”是不需要互相比较及用权力来表达的。反之,当你愿意选择抛弃权力时,即能因着对方的优越表现而为他感到快乐,而不是产生妒忌和自卑,这一家人就能与彼此的感觉及生命相连结,又因着心连心而不会感到孤单,更有一起同甘共苦的共同指向。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形容这连结状态,就是一种“置自己于死地”的能力,即毫无保留地容许自己亲身进入并彻底体验对方生命的最黑暗处,由此产生对对方的怜悯心肠。我感到很幸运,因为工作能让我与许多正面对不同难关中挣扎的孩子们及家长们的生命有真实的相连,这让我明白到,只有看到他们有平安和快乐的那一刻,自己才可真实地相信“夜尽有天明”的盼望,并相信有爱就会有改变的奇迹。愿你和你一家也享受到在无权无势下的亲和威力吧!
“又要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蒙召归为一体,也是为了这个缘故。你们要有感谢的心。”〈歌罗西书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