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国费米娜文学大奖好书《爸爸,我们去哪里?它,不是一本励志温情,或情感催泪的书本。
我在面包咖啡店,等待着孩子下课,手边拿着《爸爸,我们去哪里》,面对着上网的米爸,一边笑着一边深刻感受著作者表达的情感,完成了此书的阅读。
作者自我调侃的说着:
他们说,拥有这样的孩子,是上天给的特别礼物。
我只想说,老天,您太多礼了!
8月8日的这一天,我收到来自联合报系的宝瓶文化出版社,请我为此书的中译本写下简短的读者推荐,当时我毫不犹豫便答应了,因为这本好书值得推荐!
一本好书,不在于繁复的文字结构,而是透过阅读,寻觅了他人生命的轨迹;
当撷取别人生历程与真实,却也不断地反刍自己的生命过程;
不同的生命,因着共同的内在本质而发出共鸣;
人们的失落与希望,因着不同内心世界的抑扬顿挫与互助而产生强大的能量。
我在宽广的坚韧与幽默中,感受一位父亲对两位孩子生命炙热的温度!
尚未发行中译本前,我曾在部落格里介绍了这本好书 :
《爸爸,我们去哪里》书中没有情节与顺序,文字深刻且精准的表达一位父亲与两个重度智障的孩子挣扎的生活岁月。
Jean-Louis Fournier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拍摄短片、纪录片、卡通、写评论与动画集,这是一位父亲在走向年迈与死亡前,表达对孩子宽大,留下对孩子的回忆与深爱的散文集;他选择了自我调侃的轻盈与诙谐的态度面对、学习与放下。
当别人,在社交生活中,在部落格里记录着孩子的健康、成就、与生活点滴,为着孩子的成就满足时,这些特殊孩子的父母亲们必须承受别人的无心的好奇或无情询问,在深夜里的哭泣,竭尽心力的忍下对孩子的期待与失望与孩子健康的祈求。
这些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外人无法明白,是一种残酷,让父母有着印记而感到痛楚。
化妆后的祝福,行走的历程外人不足以道之;挣扎无法带来解决,内心的欲望,只祈求孩子的平安与健康。对于这些“未来”,只能先暂放一旁,为着不简单的生活祈求简单,享受着能拥有的彼此与交流的“现在”与孩子的健康。
生命在经历严冬时,一厥不起换得的是放弃;经得起换得的是人格与生命价值的深度。
心里为那些在默默在深夜里为孩子哭泣,为孩子未来快乐而担忧的父母亲致敬,愿这些化妆后的祝福,化为一股生命的萃取。
“葡萄,不经过榨取无法成汁;生命不经过试炼无法丰盛...”经历过死亡的幽谷,明白了生命是一种难言可喻的可贵。
孩子与父母的相遇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沈思与自省,
难以陈诉的眼泪与啜泣的哭声,满了感叹;
是幸福的延长,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欲望。
家庭的幸福与深刻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与父母泪水的浇灌,这是我深刻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