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老影片叫《素媛》,感觉十分痛心。该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说的是一位7岁小女孩,水汪汪的眼睛,可爱的小脸蛋。
因为乖巧懂事,拒绝了妈妈的接送,娇小的身躯撑著雨伞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这么乖巧的孩子,谁也想不到会有一双黑手伸向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天使。
一位淋著雨的大叔在她面前停下,因为善良,小姑娘答应了跟大叔一起撑伞……后来可怜的孩子被人送到医院抢救,医生发现孩子的下身和肠道塞满了树枝和硬物。
最后,孩子的肠道被大部分切除,换上了人工子宫,一辈子不得不带着便袋生活。
素媛的妈妈说,“世界上这么多小孩,为什么偏偏只有我家孩子遇到这种事?”是啊,世界这么大,坏人很远又很近。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在对孩子的性教育方面也常常有类似的焦虑感。就像大多数父母说,“恶魔”太强大,孩子太弱小了。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在无数小素媛的血泪故事中,我们的一些学者找到了加害者的某些特征规律。
——不是简单的为了性,而是为了显示强者心态、控制感和发泄愤怒情绪,这是加害者背后重要的行为动机。日本犯罪心理研究者铃木申元把这类加害者总结为“对日常生活不满意、从而引发了病态心理和行为的人”。
铃木申元曾经说过一个典型的真实故事:说的是一位年轻人,从小到大非常优秀,学习也优异,但是工作后却时常被上司否定,从而对生活心怀怨恨。
从心理上分析,一个人在某方面压抑久了,便要在其他方面找到成就感才能找到活下去的勇气,这其实是一个人求生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在这里却带来了负面的后果。
不知从哪天开始,这个年轻人便开始跟踪孩子,慢慢地开始实施伤害计划。他通过在这方面享受成功的感觉,弥补他在工作上的处处被否定,从而获得人生的掌控感。
当然这种掌控感是虚幻的,所以他不断地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伤害,从而获得一次又一次虚幻的成就感。
这些人事实上是生活的懦夫,他们没有勇气自我努力自我提升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从而选择了弱小的孩子实施伤害,获取虚假的成就感维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