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客家基本法顺利通过后,客家委员会依据客家基本法,订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为全国客家日,当日为客家所称“天穿日”,并自民国100年起正式倡导与庆祝;并另于民国111年1月6日公告调整12月28日“还我母语运动日”为全国客家日。

“天穿日”演变迄今已成客家人独有的特殊节庆,具深远文化传承意义。其实,天穿日是中国自古流传的民俗节日,出自上古女娲娘娘补天的神话故事,只是目前台湾几乎仅有客家人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传统,尤其是北台湾,相异于其他族群以元宵为年假的结束,客家得要过了正月二十日才算正式画下休止符,而且在这天非但不用工作,还人人穿戴整齐以唱山歌自娱;此外,客家人也会保留一块年节时做的甜粄,煎过后在“天穿日”时上香祀拜,因相传煎炸过的甜粄黏稠Q软,有助女娲补天之意;还有把甜粄揉成小圆球状,油炸后称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针线拿来祭拜,称做“补天穿”。此可能与客家人向来崇敬大自然,是敬天尊地的族群,才会流传至今有关。

从现代环保概念来看,客家人过“天穿日”之习俗,内含爱惜自然及环保等时代趋势之精神,尤其适度地给予大自然修补恢复的时间,更能让环境生生不息、资源永续发展,是具有国际发展性的庆典节日,值得我们提倡、庆祝与发扬,也希望借此唤起式微的传统客家文化;因此,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局亦自民国100年始,每年举办庆祝天穿日活动。